欢迎登陆文秘写作网!

调研报告

C2458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2024-10-17 06:39:23         0  加入收藏    阅读本文需要支付:30.00

  C2458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吴咲呓 全文9131字 30片


  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XX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决定,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XX片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全县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围绕这一重大决定,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县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要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新时代人大作用,抽调熟悉农村工作的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组成专门调研组,历时三个月,采取书面访谈、集中座谈、实地视察参观等形式,对XX片区15个乡镇开展全覆盖调查研究。此次调研,采取开放式方法,坚持作风深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旨在让调研成果真正体现实际、反映实情,为科学决策服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XX振兴试验区基本情况


  XX振兴试验区范围包括15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总量26.4万亩,林地43.4万亩,总人口23.1万人,人均占有耕地达1.2亩,人均产值11003元,整个区域属浅丘地貌,传统农业乡镇,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二、XX振兴试验区的现状分析


  (一)具备振兴的有利条件


  1.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XX片区15个乡镇境内道路有XXXX路、三XX路、小永路贯穿,形成内一环骨架,外有XX西高速、XX遂高速,形成外环骨架,可轻松便捷进入XX经济带、XX阳九皇旅游环线,区域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优越的交通区位为XX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3.有厚重的文化底蕴。XX乡镇历史悠远,民俗、古迹留存较多,加上近年来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民俗、民风、文化、非遗的挖掘、保护、传承受到高度重视,逐步积淀形成XX乡镇七种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忠孝文化、井XX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海峡文化、宗教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泛空间和精神支撑。


  4.有已具雏形的产业基础。......


  5.有不断改善的民生质量。......


  6.有明显的基层治理成效。......


  (二)制约振兴的不利因素


  1.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浓。此次调研发现,XX各乡镇间发展很不平衡,在县域发展中略显滞后,主要原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浓,自主意识不强。个别乡镇思想僵化,视野不宽,缺乏探索勇气,缺少敢想敢干、艰苦奋斗精神,怕麻烦,怕担风险,怕添乱子,习惯于守摊摊,安于现状;老百姓怕丢地,怕缺粮,怕产品过剩,习惯于单打独闹作坊式生产......


  2.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3.传统产业占比大。XX乡镇虽有产业雏形,但总体上讲仍属传统产业,且还没真正“化”起来,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偏低,运用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手段不多;农副产品开发不够,精深加工企业少,产业主链条无法延伸,产品附加值不高,......


  4.改革步子小。XX乡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方面,受历史、宗族、人际关系、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相对缺乏等因素影响,情况较复杂,整体推进力度不够,探索敢闯敢试的勇气不足,步子太小,步子太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还未起步。


  5.投入不足,金融支撑不力。本次调研发现,政府成了单一投资主体,社会资本进入投资农业较少;金融服务三农方式方法少,质量不高,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不够,针对一些重点领域设计的金融产品不多(如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发展、土地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三产融合等领域);资金筹集渠道不够宽广,城市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还没大面积涌入农村,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放大效应发挥不够。


  6.规划滞后。从调研情况看,各乡镇还未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县上层面也还未编制XX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更不用说详规、控规。原有的乡镇规划,也多偏重集镇规划,不成型,不完整,不相融,不衔接;乡镇间缺少集群、片区、抱团发展理念,各自为阵,短期效应,没有反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理念,发展的同质化普遍,趋从性太强,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一开始就应根植在各个规划中,并保持衔接、相互印证、互相支撑、久久为功。


  7.人力资源稀缺。从调研15个乡镇看,人的问题是最大的瓶颈,是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缺失,在家的多为妇女、儿童、老年、残疾,空心村较多,土地撂荒严重,谁来种地,乡村振兴的主体是谁,这是严峻的课题;其次是乡土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新乡贤也很奇缺,仅有少量的又不愿主动出来服务乡村发挥作用(基于多种原因);三是投资主体、企业法人、龙头企业进驻农村、开发农业、振兴乡村受农业本身特点规律、资源资金、意识等影响,还没有形成风气;四是干部队伍人手少,少编、缺编、有编无人现象非常严重,一些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干部人手少,加上临近退休的多,年轻人未进入状态,严重制约着XX乡村振兴。


  三、对策与建议


  建设XXXX乡村振兴试验区,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XX乡镇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所作为,收到实效。


  (一)必须跳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振兴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讲究的是实干,必须真刀真枪地干、持之以恒地干,不是造一些典型或干几年就可以大功告成、收官交帐的,要防止急功近利、急火攻心;二是XX振兴试验区建设坚持的应是全域规划、多点迸发、整体推进,没有核心区、辐射区之说;三是XX振兴试验区建设的理念、内容应是全方位的提升,全面的振兴,既要把产业兴旺作为重点,也要把生态宜居作为关键之举,把乡风文明作保障,治理有效作基础,最终指向是生活富裕,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以摆脱贫困、增强获得感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四是XX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不是政府一厢情愿、越俎代庖投项目、投资金、造样板、搞形象,而应当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方参与、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要教育引导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二)必须体现规划的引领作用


  要尽快落实XX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关键路线图等,明确空间布局、具体任务、目标方向、选择路径、建设模式和要素保障措施。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差别化发展,彰显优势和特色。要将小规融入大规划布局中,各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映衬。规划要注重高起点、前瞻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一旦敲定,务求带有刚性约束,切不可随心所欲,凭个人主观意愿轻易改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基层参与,特别是农民的参与和基层干部的参与,这样既有利于政策落地,也有利于政策宣传,更重要体现出规划的接地气,老百姓清楚了满意了,接受度支持率也就高了。凡事都应谋定而后动,切不可头脑发热或头脑发昏,头绪不清,思路不明,匆匆上马,结果浪费资源,重复建设,干迅速落后的事之教训又会重演,所以规划的引领非常重要。


  (三)必须选准振兴试验区建设的着力点


  按照乡村振兴界定的内涵要求,XX振兴试验区建设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1.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农村基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之一,是其它举措的逻辑前提之一。首先,农村基建是实现“宜居”留住人的前提;其次,农村基建是激活宅基地要素价值的前提;再次,农村基建是走出小农业,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前提。XX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应加快改造、完善、升级,以适应乡村振兴建设的需要,要加快XX片区内环交通骨架建设,即三XX路上档升级,小永路升级改造,使其和三XX路、XXXX路构成XX片区内环交通骨架;积极争取促成XX西高速、成德南高速、XX遂高速,在XX乡镇预留出口,形成XX片区外环骨架;要加快境内的路网建设,使乡与乡、村与村、社与社的断头路实现连接和畅通;大型产业、规模经营的作业道路成形,一些重要的居民聚居点的入户入院道路也应加紧规划实施。要加快XX片区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一是要加快建设祠堂湾水库,既解决提供城区备用水源,又能解决部分乡镇生产生活用水,还可带动新型产业发展;二是加大武引灌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疏水质量和速度,减少渗漏和损失;三是采取多元投入模式解决蓄水、提水、保水、排灌渠系等水利设施建设,在有水源地方打井,修建山平塘,建提灌站,确保产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安全;四是加速电力、通讯、网络、能源建设,尽快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五是要加速标准化粮田改造力度,使田土成型,机械作业便道畅通,排灌自成体系,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手段,要创新理念,坚持基础建设围着产业转,民居建在产业上,要坚持重规划、高起点,注重质量和美感,注重生态和环保,要坚持自力更生,政府引导,拓展多元筹资渠道,加强建后管理。


  2.以产业兴旺为重点。XX乡村振兴试验区重点是产业的振兴,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要构建XX片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引进和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业价值链;要在质量上下功夫,使各产业朝着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实现标准化生产,使产品的每一环节均可溯源,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放心的产品;要注重产业的末端建设,重包装、创品牌、扩影响,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要加强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向规模要效应;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共生共融,农文林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探索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使已有的传统产业,及其农庄、基地、农业园区、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尽快升级换代,XX完全有条件建成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核桃、板粟、干果基地,绿色藤椒基地,优质高效环保的中药材基地,生态品质种养基地,现代绿色有机的果蔬基地,完全有条件建成以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有条件建成1-2个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这样的综合项目,带动全方位的振兴;完全有条件创建品牌效应,如崭山XX、金鼓粉条、稻鸭共生绿色大米、核桃、板粟、龙树羊肉。每个乡镇还可根据本地自然资源、产业状况、人文情怀提炼出本地精神和外宣名片,扩大影响力,带动老百姓持续增收。


  3.以生态宜居建设为关键之举。XX振兴试验区建设要在民居环境改善上狠下功夫,推进乡村绿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要认真规划,推广“小聚集、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它不仅适应平原,也适宜丘陵和山区,既适宜新建聚居点,也适应改造旧村落,具有广泛适应性;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污染源治理整改、有机肥料使用、生物药物防治等纳入建设内容;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要以“清洁河流保护行动”、“清洁农村道路行动”“清洁庭院行动”为载体;要制定产业发展的准入评估机制,也要防止注重基建的大开大建,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持续不懈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使XX各乡镇到处是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到处有田园牧歌,到处是诗情画意。美丽乡村建设应该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文化传承,留住人们心灵深处那份淡淡的乡愁。


  4.以乡风文明建设作保障。XX片区人文底蕴深厚,积淀形成的各种文化特征,要注重传承保护发扬光大。要善于挖掘提炼每一种文化特征的精髓要义,以文化人建设人的精神家园;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有效载体,不断凝聚人、感染人、提升人进而焕发精神,昂扬斗志,到处呈现出积极向上、积极向善的新气象、新风貌。


  XX片区乡村文化建设,还要在规划布局和传承创新上下功夫,要充分依托魏城河、桃花河这些天然水系以及XXXX快速通道、三XX公路和小永路构成的区域大格局,紧紧围绕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求,深挖区域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要素保障和资金配套,广聚社会力量,必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XX片区发展、独具XX西北丘区人文风情的发展路径。


  5.以乡村治理为基础。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上,要得以提升、创新;要增强党建主体责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制定城里人下乡、科技人员下乡和乡贤进村的激励机制和办法;对村级小微权力腐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严厉整治,让农民感受到公平、公正,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振兴必须解决人、地、钱的问题,这是老大难问题。现在看来,希望和出路在城乡融合,关键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乡镇党政班子也应配齐配强,不能断档、缺位、缺编;还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在外成功人士回家乡创业,投资建设家乡;探索组建农村劳务合作公司,专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解决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乡村振兴的政策问题。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一要制定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二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三变”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方式和运行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尽快完善政府信用体系,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改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推行补助改股份、改基金、改担保、改贴息、改购买服务,加强绩效评估、设立分险基金,撬动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五)必须创新建设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


  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在一定资源条件下,通过各个产业交互渗透,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的乘数效应。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必须在XX振兴试验中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XX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要认真研究规划,依据区域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跨空间地域,包装田园综合体项目,科学确定运营模式,如田园养老模式、片区开发模式、产业带动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应本着市场主体投资、政府主导推动、农民意愿充分表达、基地组织参与决策的原则,使公司企业、政府、群众几方满意,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链接,实现多方共赢,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高起点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创新发展理念;二是引进诚信的有责任心的公司企业;三是投融资计划的主体确定。即由公司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政府主导推动,将政府与市场的资源优势有机整合,形成项目建设推动,为确保项目建设期间资金运行安全、充足,公司企业应制定一整套科学稳健的投融资计划,拟将自筹资金和部分银行贷款作为项目建设启动资金,以土地增减挂钩,土地异地置换所产生收益作为中期运转资金,以几大产业效益作为项目建设长期发展资金;四是做活土地文章,土地要确权,但可不确界,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土地合作社的股东,开展土地集中流转,推动农民集中居住,老百姓既可享受经营权流转费用,实现“保底”,又可享受企业公司土地经营创造价值,按村民流入土地份额所分配的利润,即“分红”,还可享受永久宅基地置换新房,还可依托本村产业发展,就近就业,获取工资,真正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五是突出产业支撑,培育壮大产业,逐步形成成熟的产业,且产业整合,复合多元,互动互促,提升价值链,带动就业,这是项目的活力所在。


  (六)必须强化振兴试验区的保障支撑


  1.党政主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多级联动”原则,成立振兴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由县级领导担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乡镇抽调,构建“县级领导主导、专门班子主抓、乡镇党政主责”的推进体制。要赋予指挥部相对指挥权,资金、项目等要素的整合权和下达指向权;要从政治上、舆论上、经济上等多方面关心支持从事实验区建设的同志,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群众主体。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共建共享齐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农二代”、“农创客”、“新农人”等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着力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社会参与。制定出台振兴试验区建设优惠政策,形成成功人士回乡,工商资本进村。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进入振兴试验区,留在振兴试验区的正向激励。创新国有平台公司、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振兴试验区建设的机制和模式,推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


  4.部门联动。县财政设立振兴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保障试验区建设,以振兴试验区建设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深化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供销社服务体系建设,制定金融服务振兴办法及考评体系,增强振兴试验区建设新动能。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

首页讲话发言心得体会生活会材料报告汇报计划方案微型党课征文演讲事迹通讯论文其他公文关于我们
文秘写作网-下载公文,下载范文,党课,生活会发言
Copyleft © 2021 文秘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