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4310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08-13
- C4305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08-13
- C4281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08-07
- C4041 加强对“一把手”监06-16
- C3996 干部借调情况调研报06-11
- C3986 村务公开调研报告06-10
- C3904 XX县关于发展农村05-21
- C3810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04-28
- C3557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03-11
- C3507 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03-03
热点排行
- A665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讲10-01
- A68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0-10
- 最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07-17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07-17
- A74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0-15
- G12银行基层负责人“不忘08-08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06-28
- G7农商银行“不忘初心、牢08-07
-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07-26
- A789主题教育作风建设问题10-24
调研报告
C3996干部借调情况调研报告
吴咲呓 全文2169字 15片
所谓借调,就是工资、编制在原单位,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方式被称为“借调”。现实工作中,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有被借调的经历,或者有与借调人员一起工作的经历。对此,有人戏称借调为“自带干粮替人打工”。时下,机关借调基层干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借调的现状
就借调类型来看,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机关向事业单位借调,二是本系统内上级主管部门向下级单位借调。就借调人员来看,主要是年轻的选调生、公务员或基层业务尖子,他们的共性特点是学历高、素质高、工作积极性高,用起来比较顺手,有利于推动工作。
就借调性质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因编制受限,而“逢进必考”的公务员录用人数所限,导致单位老龄化严重,事情多人手不够用;二是一些被借调干部进取心强,主观上希望在上级岗位中更好地锻炼成长,客观上希望通过借调实现自身编制、身份等转变。三是通过借调促进机关与基层、上级与下级单位的交流沟通,方便一些工作的开展。
从借调实践看,借调干部的确有积极作用,一是用人单位工作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二是对于借调干部来说,上级单位的工作质量要求更高、工作节奏更快,能够更好更快地提升素质,增加工作经验。
从借调归属看,对大多数借调人员来说,借调之初都是抱着最后能够调入上级机关的念想。但是,从借调人员的最后归属看,真正能够调到上级机关的是少数。大多数借调人员最终还是要回到原单位,这一借一调,导致人才不能在基层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同时,长时间的违规借调也存在很多弊端。
借调现象带来的弊端
干扰了原单位各项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影响了被借调人员的正常成长。........
滋生了机关在编人员“慵懒”现象。“........
建议与对策
“存在即合理”。借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方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临时借调,有时是难免的,但太过随意的借调,无疑背离了行政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与当下治理“为官不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大势更不合拍,亟待规范和治理。笔者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确定编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普遍增加,但现实中编制管理工作明显落后,未能根据新形势进行适时有效调整,导致人员编制与工作职能不相称,矛盾突出。工作任务和人手不成比例,只能依靠借调人员开展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应根据“职能清单”科学确定编制数量,以事设岗,以岗定人,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职能减少、编制富余的部门可以缩编,职能增多、编制紧张的部门可以适当扩编。
二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三是完善选拔任用制度。........
四是规范借调人员管理制度。要建章立制,完善借调人员管理办法,对确因阶段性工作需要借调人员的,必须坚持“按需申请、从严控制”,明确需要借调人员的资格、能力标准,说明借调事由、要求,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同意后方可借调,同时建立借调人员评价、考核和审查机制,真正让借调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