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670 提升安全生产能力调11-21
- C266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1-20
- C2633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11-12
- C2632 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11-12
- C2613 村务公开调研报告11-08
- C2607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11-07
- C2606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11-07
- C2577 关于x乡x村乡村振兴11-03
- C2541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10-29
- C2466建好“四好农村路”10-18
热点排行
- A665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讲10-01
- A68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0-10
- 最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07-17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07-17
- A74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0-15
- G12银行基层负责人“不忘08-08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06-28
- G7农商银行“不忘初心、牢08-07
-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07-26
- A789主题教育作风建设问题10-24
调研报告
B136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报告
三江全文6788字30片
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办《关于印发<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组成3个调研组,于6月19-22日,通过个别走访、面对面座谈、现场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全市7个县区、12个乡镇、15个村、2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书面收集了7个县区和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等7个市级部门资料,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围绕现代特色农业“7+3”产业体系建设,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全市现代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初见成效。一是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截止2020年底,全市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核心区面积突破xx万亩,带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xx万亩。xx县创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市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xx个。二是现代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xx万吨,生猪出栏xx万头;特色水果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茶叶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山地蔬菜(山珍)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核桃种植面积突破xx万亩、产量达xx万吨;油橄榄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出栏肉牛xx万头、肉羊xx万只、土鸡xx万只;水产品总量达xx万吨。建成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橄榄种植基地、xx最优质高效核桃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道地中药材、xx土鸡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稳步提升。……
二、短板弱项
(一)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一是基地布局零散。目前,全市虽已建成xx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但部分产业园主导产业不尽相同,没有与区域主导产业有效对接,产业、基地布局分散,没形成集中连片成带发展。如:xx区xx镇建有粮油、核桃、蔬菜、桃、梨、李、笋用竹、莲藕等多个特色产业园,基地与基地之间产业分散、断档。……
(二)产业发展链条短。一是种养结合不够。部分园区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不紧密,没有形成“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配套,循环发展”格局,存在脱钩现象。部分园区在适养区内未按照种植业每亩每年3个猪当量配备养殖场。如:xx县xx镇xx村、xx村共有茶园面积xx余亩,仅有1家存栏100多头羊的养殖场,茶园施肥主要以业主购买有机肥、复合肥为主。二是加工带动能力弱。一方面,我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为58%,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采购本地农产品原料较少,致使加工企业对本地产业发展带动弱。……
(三)科技支撑能力弱。一是研发创新不足。我市在围绕构建全市现代特色农业“7+3”产业体系中,良种选育、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还存在研发不足、创新不够,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二是推广体系不完善。随着管理权限下移,全市各乡镇普遍存在专技人员缺乏,部分专技人员主要精力向政府中心工作转移,技术指导力量薄弱,先进技术不能全部推广到未田间地头。如:xx县xx镇农技人员主要从事镇经济发展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土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较少,同时也缺乏跟踪服务。……
(四)经营方式落后。一是龙头带动弱。目前,我市虽有一定数量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但部分主体因自身实力弱,缺乏对农户带动。同时各级各部门招引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有较大难度,存在招不来、引不进。如:xx县除几家本地茶叶企业外,几乎无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营销方式落后。……
(五)要素配置不足。一是产业发展人才匮乏。产前的园区规划、产业选择,产中的技术服务、技术推广,产后的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上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调研发现,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几乎为零,没有一支成建制的职业农民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固定的、专业的销售人才。二是配套设施用地紧张。……
三、创新举措
(一)实施“三化”工程,加快产业集群集聚。一是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坚持连片成带开发土地建园区,打破乡、村、组、户界限,通过连片成带实施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聚集建设一批生产方式绿色、种养结合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万亩、十万亩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成片成带发展现代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打通已建园区间隔,加快补齐园园之间产业断档,打通产业断点、交通堵点,强化基础设施、科技装备和冷链物流等设施配套,形成园园相连成片,基地相连成带、产业相连成链的集聚集群发展格局。二是推进产业发展全链化。围绕“一区两带七集群”确定的主导产业,在城市和城镇周边、水路交通干线、沟带平坝河谷集中布局,连片成带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主导产业核心区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处理中心。……
(二)开展“三品”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一是开展品种培优行动。各县区抢抓国家和省种业园区创建优先机遇,创新“政府+科研院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大力创建一批xx粮油、xx黄茶、xx红心猕猴桃、xx核桃、xx黑木耳、xx灰鸡等种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花粉生产基地,自主选育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特色种养新品种,提纯复壮一批“xx十味”中药材优势品种。严格落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属地责任,分类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和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方案,建立“xx七绝”农产品种质保护资源库、资源圃和保种场,切实加大对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和选种育种的产权保护。二是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淘汰一批产量不高、抗病性不强、产出效益不高的低端品种。大力推进农业用水高效化、农药化肥减量化、产地环境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集成创新推广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严格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有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三是开展品牌打造行动。……
(三)创新“三大”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能。一是创新产业经营机制。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在坚持农地农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招引扶持理念领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确保每个主导产业有一个带动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引领。大力开展示范社(场)创建,对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社(场)予以项目倾斜和资金奖补。推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共同发展。完善生产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订单式、托管式、代养式、股份式、车间式经营,以及“四保四分红”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户分享更多的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创新科技支撑机制。坚持培引结合,拓宽急需人才引进渠道,面向省内外高校,加强现代种养、加工和服务业紧缺专技人才引进。推广xx区“剪刀干部”培养做法,提升基地乡镇、村组干部的农业专技本领。……
(四)推行“三融”模式,建设宜业宜居乡村。一是推行产村相融。以产业兴、农村美、生态优为导向,加强“一区两带七集群”建设与农村基层党建、基础设施、村落民居、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同步规划设计。充分依托乡村土地资源、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产资源要素,推动特色种养、农产品产地加工向村落民居集中集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俗、手工艺制作、农产品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立足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带、产业片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补齐乡村规划编制、村落民居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人和、村美的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