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662 乡镇党委书记培训心11-20
- C2660 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和11-20
- C2563 三年工作总结10-31
- C2562人大工作研讨发言10-31
- C2561 在领导干部培训班结10-31
- C2560 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方10-31
- C2361 X委领导在干部宣布10-06
- C2360 x关于贯彻落实“高10-06
- C2325 作风建设工作方案09-30
- C2297 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09-27
热点排行
- A5340 “坚持政治建警 全09-12
- A5339关于印发《XXX机关“09-12
- 汇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08-15
- H10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07-06
- 2020年工作要点工作计划合03-18
- B1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07-29
- A2736 关于切实加强党的领01-31
- A2962 2020年度党支部主题02-27
- A2898 “疫情”一线入党申02-23
- H63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存在07-17
计划方案
B5823提升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吴咲呓全文2972字15片
提升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十四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目标,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以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乡镇”为载体,以“清脏”“治乱”“降尘”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乡村路面清扫、垃圾清运、水面清洁、屋面清理、违建清除“五清”活动,全面抓实定点停车、清扫保洁、店内经营、洒水降尘“四件”事情,着力健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人居环境运行管护机制,切实提升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改变乡村、集镇“脏兮兮、乱糟糟、灰蒙蒙”现象,实现乡村、集镇干净整洁有序,人居环境面貌显著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乡村“五清”活动
1.开展路面清扫活动。压实乡村公共区域清洁网格化责任,严格落实道路清扫保洁制度,健全保洁队伍,配齐保洁人员,保障保洁费用。重点做好公路、街村巷道、闲置区、河边桥头等乡村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杂草淤泥清除、“牛皮癣”清理、下水口沉池清理、道路洒水降尘等工作。
2.开展垃圾清运活动。……
5.开展违建清除活动。全面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通过集约利用乡村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乡村公共空间。梳理整治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推动线路违规搭挂治理。
(二)抓实集镇“四件”事情
1.抓实定点停车。全面加强集镇车辆停放管理,维护交通秩序,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合理规划集镇车辆停放点位,加强交通执法,将“智慧城管”系统接入交管处罚系统,确保车辆在指定位置顺位停放。引导沿街单位和个人将门前车辆停放管理纳入“门前五包”责任范围,确保按规定停放整齐。
2.按时清扫保洁。全面做好集镇清扫保洁工作,按照集镇人口千分之五的标准配齐保洁员,实行定人、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的保洁制度,合理布局、规范设置集镇垃圾池,做到生活垃圾日扫日清,确保集镇公共区域卫生常治久洁。
3.规范店内经营。……
三、组织实施
(一)全面启动实施(2022年4月)
2022年4月在全县范围启动专项整治工作。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2022年至2025年,每年4月底前将年度实施方案报XX县提升人居环境“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开展专项整治(2022年至2025年)
……
(三)开展成效评估(2022年至2025年)
……
(四)建立长效机制
各责任单位要以“五清”“四件”专项整治为契机,健全完善群众付费、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收转运、生活污水治理、“五乱”治理等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XX县提升人居环境“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级相关部门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各乡镇要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亲自动员、亲自推动。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细化工作责任。……
(五)强化考核激励。县提升人居环境“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出台专门考核办法,每年评选6至8个提升人居环境“五清”“四件”示范乡镇,分等次给予20—30万元的资金激励。县委目标绩效办、县农业农村局要将“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县委农办要会同县委目标绩效办、县融媒体中心按照“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曝光、一季度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定期对“五清”“四件”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形成督查通报、录制专题片。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公开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