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352 当前老年人防诈骗的10-05
- C2016 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宗08-23
- C1312 人口大县群众工作研06-06
- C1300 会务工作培训资料06-04
- C1236 如何当好党委书记05-28
- C1220 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05-26
- C1213 多措并举培育产业 05-24
- C1212叠加自然资源和文化05-24
- C1211打造园区新标杆 领05-24
- C1210 打造生态特色 建设05-24
热点排行
- A7776 学习党史心得体会04-24
- A7775党史学习心得:学史明04-24
- A3596 从疫情防控中感悟中04-19
- A190关于提升“政治能力”08-24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理论07-27
-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07-27
- A3419 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04-02
- A7774党史研讨文章:以党史04-24
- A2351浅析提高国有企业员12-19
- A4905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08-07
理论文章
A4465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投稿:吴咲呓 全文3106字16片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必然选择的基本方式,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根本基石。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古语云:财者,政也。财政乃“庶政之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对于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加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等一系列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法治财政建设要求,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坚持法律准绳,把财政行为纳入法治轨道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理解预算法的立法精神及内涵,准确把握其立法目的及具体规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增强预算法治意识,正确贯彻法律意图,自觉把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严格依法办事,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加强学习宣传。把预算法作为“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除专门组织培训外,其他业务培训也要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预算法的精神、原则和各项规定,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保证财政业务建设以预算法为准绳,在预算法设定和规定的框架内履行财政预算决算管理。扩大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方式,让社会各界了解掌握财政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财政法治环境。
(二)建立透明预算。……
(一)完善制度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制度建设“回头看”,对预算管理、会计管理、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财政优惠政策、专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投资理财管理等方面制度情况进行及时梳理,对须建立但尚未建立制度的,应及时制订出台;对现有各项工作制度不完善的,应及时修订完善,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均有合法合规的制度依据。
(二)严格执行制度。……
坚持防范风险,把财政行为纳入内控管理坚持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为目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财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构建形成对各类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提高财政内部管理和依法理财水平。
(一)加快内部控制建设。……
坚持财政公开,把财政行为纳入监督范围让政府政策公开透明,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是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进一步加大政府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财政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等工作公开力度,建设“阳光财政”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推进资金公开。建立透明预算机制,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大力推进专项转移支付、政府采购及财政政策公开,实行预算公开评审,深化“开门办预算”工作,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大力推进专项资金设立、政府采购及财政政策公开,不仅财政要公开,财务也要公开;不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要公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财政财务也要逐步公开,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切实通过财政财务决策、执行及结果的公开公示,强化跟踪问效和追溯问责,倒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化改革。
(二)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将财政的一切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以政务公开常态化推进财政管理精准精细精良。在重大财政政策制定、重大民生工程实施、重要财政改革推进、重要财政制度建设以及各级财政机关涉及财政政务、事务、财务、业务、服务方面,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
(三)创新公开方式。加强财政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积极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财政政务公开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