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850 Xx县关于省委组织部12-17
- C2809 XX党委(党工委、党组12-11
- C2798 2024年上半年某国企12-09
- C2718 公司D委关于以高质11-26
- C2690 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11-24
- SF029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11-19
- SF020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11-18
- SF019 履行从严治党监督责11-18
- C2639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11-12
- C2638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1-12
热点排行
- A553入党申请书09-12
- A18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08-24
- A159国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08-19
- A13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09-05
- A167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08-22
- A5338XX公安局党委“坚持09-12
- A662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10-01
- A2817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02-10
- A2734 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01-30
- A5527“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10-08
工作报告
A3630 市住建局提供的素材
投稿:号角 全文4126字20片
市住建局提供的素材
一、对城镇化建设发展及承载力的认识
中小城市作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长期以来都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载体,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县城虽处基层却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但县城数量多、基数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
县城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综合经济体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各部门,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兴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县城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因为相对于大中城市,县城具有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紧密、生态良好、生活舒适等优势;相对于农村和小城镇,县城又具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产业支撑能力较强等优势,担负着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任务,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统领和支撑作用,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
县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镇体系中,县城是一个重要节点,是联结城乡、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既吸纳大量农业人口,辐射和带动乡村地区发展,又是支持大城市、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对于大中城市,县级城市还具有落户成本低、人文环境相近、进城农民有较强归属感等优势,是吸纳农村人口转移落户、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县城是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县城的主要产业与农村产业关联度大、联系紧密,可以直接带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农村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县城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是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主平台;县城也是县域通讯、电力、交通、燃气等重要设施的枢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发挥县城作为联系城乡协同发展的纽带作用。
县城是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我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的内涵实质是农耕文明,县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非常稳定的基本单元,县作为行政区划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县城凝聚了县域经济和文化的精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因此,历史文化遗产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城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更取决于我们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态度。
二、城镇化建设发展(承载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县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加之重视程度不够,县城普遍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城市功能不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强制性。……等等。
三、如何增强承载能力
——以人为本,生态宜居。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市,使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科学编制规划,严格实施规划,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设计,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特色,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风貌。
——产城融合,增强活力。…………
——统筹推进,分类指导。遵循城镇发展规律,端正城镇发展指导思想,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全盘谋划,统筹安排,结合实际,分步骤、分层次,有序推进城镇建设,促进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城镇建设提质增效,统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统筹地下、地上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等,创新投融资体制,扩大有效投资。通过努力,使我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镇特色更加鲜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吸纳力、辐射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全市一半以上城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加强城镇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城镇宜居宜业环境。
一是提高规划科学化水平。以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明显的现代化一流城镇为目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满足居民需要、城镇安全和高效运营为目标,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加快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加强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规划管控为目的,实现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以城镇出入口、主干道、城市中心、滨水地段、城市新区等重要区域、地段为重点,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建筑方面,要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做到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漏水、通风透气;建筑物外立面要保持整洁、完好和美观。
二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提高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四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