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352 当前老年人防诈骗的10-05
- C2016 关于党建引领农村宗08-23
- C1312 人口大县群众工作研06-06
- C1300 会务工作培训资料06-04
- C1236 如何当好党委书记05-28
- C1220 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05-26
- C1213 多措并举培育产业 05-24
- C1212叠加自然资源和文化05-24
- C1211打造园区新标杆 领05-24
- C1210 打造生态特色 建设05-24
热点排行
- A7776 学习党史心得体会04-24
- A7775党史学习心得:学史明04-24
- A3596 从疫情防控中感悟中04-19
- A190关于提升“政治能力”08-24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理论07-27
-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07-27
- A3419 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04-02
- A7774党史研讨文章:以党史04-24
- A2351浅析提高国有企业员12-19
- A4905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08-07
理论文章
A5591 从大历史观探寻基层治理意义
投稿:吴咲呓 全文5152字25片
从大历史观探寻基层治理意义
如果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去追寻、探求、理解基层治理意义,就不得不完整地探寻基层治理的思想起源及其背后隐藏的千百年来都不曾割裂的历史脉络。当代中国的基层主要包括县、乡、村三级,而县一级行政区划的设置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周武王分封诸侯之时,由于不愿意给诸侯过大的封地,又不愿分封太多的异姓诸侯,导致“有许多地方既非王畿又无适当的人可封”,这些土地“悬而未决”,只能暂时派人管理,等待有合适的人来封,称为“悬之”,后来就演化成了“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而在海内设为36个郡,以郡县治天下。后来,诸天子皆以郡县制为治国良策,而委以信臣精英戍而牧之。承秦郡县治国成为一种趋势,选拔优秀人才赴各地任“县令”也是通行的做法。县令是“芝麻官”,却担着“千钧担”。司马迁曾说: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在“百代皆行秦制”的背景下,中国封建思想的桎梏顽疾却限制着县级治理的进一步发展。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明朝,我也尤其喜欢黄仁宇先生对历史独特的见解和表达,他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用他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从历史的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找寻更为准确的历史时代特征,他强调将人物与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且不放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那些本来被史学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现于读者面前。从黄仁宇先生的深刻剖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明代只是在艰难地维持国家的基本生存,不重视商业以及民间经济体的发展,也不重视国防军事的改革,更不会触及到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官僚们披着道德的外衣假公济私、粉饰太平,民间各种矛盾问题都无法从制度上解决。所以明代末期的农民起义便是以广大人民对现世状态的奋起反抗,虽然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治疗这个衰败的封建时代,但他们知道要用锋利的刀子割掉已经腐烂的部分。明朝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现在的基层治理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用创新优化的制度,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皇权不下县”是一个顽固的传统,基层治理基本是由乡村的士绅阶层来进行。……
治理之域。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基层”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但其基本停留在笼统或一般性的论断上,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贴近基层,并且能深入基层的底层,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基层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这在的基层治理思想中很有代表性。6
发展之源。中国有2800多个县市区旗,生活着近70%的人口,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这一层级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稳定器”和“平衡器”的作用,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三台是百万人口大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功能齐备,对上,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对下,要领导乡镇、社区,促进发展、服务民生。“县一级工作做好了,整个国家的治理就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中国社会就是由县域组织起来的,如果每一个县域能够治理到位,那么国家治理就可以呈现出其应有的面貌。
县域经济是中国社会的脊梁,离开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发展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通过改革为发展增添动力,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发展注入活力。要从县域经济的基础条件、资源环境、文化认同等阶段性特征出发,找准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观念转变和机制转变入手,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业、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抓重点、带全盘,激发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县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稳定之基。……
民主之根。……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发展,村民自治开辟了广大村民依法自治和直接民主的新道路,展开了广袤农村政治建设和发展的新路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如何实现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的问题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经济工作,不单纯是几项硬性中心任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务实作风和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不断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促进农村民主建设,有效实施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真正把基层民主之根扎进广大基层的沃土之中。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