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789“红色引擎”激发活12-09
- C2371 四下基层经典案例10-08
- C2266信访维稳安全工作研09-23
- C2265文稿起草工作培训09-23
- C2264 网评文章写作培训09-23
- C2263 起草文稿需找对感觉09-23
- C2262 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四09-23
- C2253 公文写作真经09-22
- C2252 公文写作培训稿09-22
- C2251公文写作培训09-22
热点排行
- 如何下载范文?只有在电脑上05-12
- H271入党申请书与思想汇报10-14
- A2372 2020年最新入党申请12-22
- A3048 入党申请书03-06
- H505合集党史学习教育体会03-25
- A5423个人近三年工作总结09-21
- A3047 入党转正申请书03-06
- A2315 2019年研究生入党申12-17
- H501合集党史学习教育党课03-25
- A5803 入党申请书11-05
其他公文
A6045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投稿:吴咲呓 全文3105字15片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必然选择的基本方式,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根本基石。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古语云:财者,政也。财政乃“庶政之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对于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加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等一系列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法治财政建设要求,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坚持法律准绳,把财政行为纳入法治轨道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理解预算法的立法精神及内涵,准确把握其立法目的及具体规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增强预算法治意识,正确贯彻法律意图,自觉把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严格依法办事,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加强学习宣传。把预算法作为“七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除专门组织培训外,其他业务培训也要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预算法的精神、原则和各项规定,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保证财政业务建设以预算法为准绳,在预算法设定和规定的框架内履行财政预算决算管理。扩大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方式,让社会各界了解掌握财政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财政法治环境。
(二)建立透明预算。……
坚持制度建设,把财政行为纳入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把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制度框架中运行,以破政府收支未能全部纳入预算之弊,切实用最严密的制度笼子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好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一)完善制度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制度建设“回头看”,对预算管理、会计管理、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财政优惠政策、专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投资理财管理等方面制度情况进行及时梳理,对须建立但尚未建立制度的,应及时制订出台;对现有各项工作制度不完善的,应及时修订完善,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均有合法合规的制度依据。
(二)严格执行制度。……
坚持防范风险,把财政行为纳入内控管理坚持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为目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财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构建形成对各类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提高财政内部管理和依法理财水平。
(一)加快内部控制建设。牢牢把握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核心原则,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找准业务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定岗定责、流程控制、细化风险、控制节点、加强监督、强化问责等关键环节,尽快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组织管理架构,促进管理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堵住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隐患,确保机关运转严谨有序和业务开展稳健高效。
(二)强化财政内部监督。加强对财政系统自身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情况的检查,加强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检查,通过建立重大行政执法案件备案审查、执法案卷评查、检查结果通报等制度,推动财政内部监督转型,使内部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三)拓宽财政内控手段。……。
坚持财政公开,把财政行为纳入监督范围让政府政策公开透明,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是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进一步加大政府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财政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等工作公开力度,建设“阳光财政”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推进资金公开。……
(二)推进政务公开。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将财政的一切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以政务公开常态化推进财政管理精准精细精良。在重大财政政策制定、重大民生工程实施、重要财政改革推进、重要财政制度建设以及各级财政机关涉及财政政务、事务、财务、业务、服务方面,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
(三)创新公开方式。加强财政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积极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财政政务公开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