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789“红色引擎”激发活12-09
- C2371 四下基层经典案例10-08
- C2266信访维稳安全工作研09-23
- C2265文稿起草工作培训09-23
- C2264 网评文章写作培训09-23
- C2263 起草文稿需找对感觉09-23
- C2262 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四09-23
- C2253 公文写作真经09-22
- C2252 公文写作培训稿09-22
- C2251公文写作培训09-22
热点排行
- 如何下载范文?只有在电脑上05-12
- H271入党申请书与思想汇报10-14
- A2372 2020年最新入党申请12-22
- A3048 入党申请书03-06
- H505合集党史学习教育体会03-25
- A5423个人近三年工作总结09-21
- A3047 入党转正申请书03-06
- A2315 2019年研究生入党申12-17
- H501合集党史学习教育党课03-25
- A5803 入党申请书11-05
其他公文
B7835关于完善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
长公全文3754字18片
关于完善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
为推动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我市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完善多元化解平台。人社局、法院、司法局、总工会、工商联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推动在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窗口),在劳动争议多发的制造、餐饮、建筑等行业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的程序衔接,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调裁审”对接机制,将劳动争议解纷资源和力量派驻到市劳动关系综合服务中心(劳动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中欧劳动关系联处中心及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群众提供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法律援助、仲裁审查、司法确认、财产保全于一体的一站式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服务。
(二)推进纠纷源头治理。……仲裁建议书制度,促进用人单位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三)发挥调解重要作用。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调解成本低、对抗性弱、方式灵活、有利于修复关系的优势,督促各类调解组织依法认真开展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调解,促进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于小额、简单劳动争议案件,指导各类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探索符合其特点的调解制度和方法技巧,就近就地予以化解。对于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介入,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仲裁程序。探索建立无争议调解事实记载机制,对和解或调解阶段双方无争议事实记录在案,明确可在后续仲裁、诉讼中使用,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受理登记、调解处理、告知引导、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统计报告、工作考评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调解组织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调解员行为。
(四)完善“人社+工会”裁调衔接机制……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对程序和内容合法的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
(五)建立“法院+工会”……。发挥督促程序的功能,将符合法定条件的和解协议、调解协议作为申请支付令的依据。和解协议、调解协议具有给付内容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用人单位未按照调解协议约定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先予执行或者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办理。
(六)完善“法院+人社”裁审衔接机制。市人民法院、人社局仲裁院要推进仲裁与诉讼有效衔接,实现诉裁衔接机制长效化、受理范围一致化、审理标准统一化。规范受理程序衔接,对未经仲裁程序直接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充分发挥仲裁前置作用。规范保全程序衔接,防止因用人单位转移、藏匿财产等行为致使裁决难以执行。规范执行程序衔接,加强对仲裁委员会裁决书、调解书的执行工作,加大对涉及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人事争议等案件的执行力度。开展类案分析,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在统一裁审法律适用标准、规范裁审自由裁量尺度、服务争议当事人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情况追踪,做好裁审对比情况统计分析,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
(七)加强联合普法宣传。为进一……氛围,助力我市经济建设全面高质量发展。
(八)推动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司法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人社部门要加强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调解组织(中心)建设,工会要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在各类调解组织……争议调解工作,探索建立劳动争议专职调解律师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员名册,广泛吸纳法学专家、退休法官检察官、劳动争议仲裁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律师、人民调解员及其他领域专业人才等社会力量加入名册。人民法院要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加入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名册。探索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名册与劳动争议调解员名册的衔接机制。
(九)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人民法院、人社局、总工会要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建立劳动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工作部署,共同做好劳动争议全流程在线委派委托调解、音视频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等工作。要参照“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模式,会同司法行政部门进一步推进劳动争议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推动各劳动争议解纷资源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劳动争议纠纷线上“一站式”化解。
二、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人民法院、司……准等问题,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理论研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动有力、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加强调解员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公信力。
(二)完善经费保障。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协……健全上下级劳动争议调解经费支持机制。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