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4340 抓落实必须讲方法心08-20
- C4339勤俭节约心得体会08-20
- C4338 年轻干部心得体会08-20
- C4337 民族精神心得体会08-20
- C4336 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学08-20
- C4334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08-20
- C4331家国情怀心得体会08-17
- C4328 公务员遴选心得体会08-17
- C4327 干事创业精气神心得08-17
- C4326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08-17
热点排行
- A5860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11-10
- 合集20篇H220坚持政治建警10-08
- B1438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11-21
- A187精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08-23
- H268合集<习近平谈治国理10-08
- 免费注册会员+自助下载范10-10
- A7425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04-02
- A4378思想汇报汇编5篇06-21
- A6011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11-23
- A5337“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09-12
体会发言
C3930年轻干部读书班心得体会
吴咲呓 全文4947字 25片
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话题。关于读书的好处,孔孟以来一直推崇至今。在这个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事业本位“三本”社会,尤其是在这个“赢家通吃、快鱼吃慢鱼、以小博大”的学习型时代、在这个“学习速度<变化速度=死亡”快速变化时代,读书学习的道理勿庸质疑。但是为什么不同的读书人,会有不同的读书形式与效果呢?为什么有的人能真正快乐读书、读出境界、读出命运、读出感悟出来呢?笔者认为,归根揭底是读书的心态不同。不同的学习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与效果。学习力的不同,是个人思考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差距的根源,也是造成个人行为习惯与成长加速度差别的原因。《内经》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那么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大。”联系到今天社会,青年人要怎样的心态去读书,确保读书不流于形式,真正致用,应该是我们青年干部首先要厘清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生命题。我认为,作为青年干部,要做到五个规避、带着五种心态去读书。
第一,青年人要多规避浮躁,带着宁静去读书。
林语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让我们基层青年干部面临着许多人生新的挑战与考验。坚持读书,正好可以祛除青年人心中的瑕疵与幼稚,让自己心中多一些沉淀与稳重,少一些狂热与傲气;多一些内敛与持重,少一些飘浮与虚无。时下,有的青年人读书治学,是为了赶时髦、跟形势,好象别人都在读书,自己不读就会不合群,生怕背上“不思进取”之名,于是便有了诸如“文凭学历型”、“被动应付型”、“时髦跟众型”等所谓读书人。还有的人,似乎认为读书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读书是为了和别人比谁更能高谈阔论,比谁过目的书录更多,比谁知晓的名人佚事多。其实,我以为,这都不是正常的青年人读书心态,而是一种典型的浮躁。这种人,放下书本,就会回归到灯红酒绿、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中去,即使是捧着书本读,也是一种作秀。
真正克服浮躁读书,首先应立足于个人静读。.......
真正克服浮躁读书,还应该着眼于社会博览。.......
第二,青年人要多规避惰性,带着激情去读书。
宋平同志说过,“学习上的懒惰与无序,将造成政治上的淡漠与进取精神的丧失。”现在很多青年干部读书,大多满足于占有式的阅读,买书不如借书,新书一买回来就束之高阁。对于有些青年干部来说,由于工作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空间较大,往往工作之余甚至工作时间,或喝酒打牌、游山玩水,或乐于应酬、倦于生活,或累于权势、疲于奔命等等;有的甚至天天是“处处闻麻声,人人修长城”,“清晨起床打拳,上午开会打盹,中午吃饭打嗝,下午上班打哈,傍晚加班打牌,半夜回家打架”。聚焦本领恐慌,青年干部的读书学习,有“玩麻”一样的激情,有上网聊天一般的“劲头”,是很重要的。
怎样去规避这种读书的惰性呢?关键是“人要勤,手要记,心要恒。.......
第三,青年人要多规避形式,带着思考去读书。
“熟读深思子自知”。思域无疆,读书要会思考,不能盲目的去读;不会思考的读书只能费时耗力,没有效果。“不思则惘,惘后则殆”,不思考则一事无成。因此,学会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读书,要思索书中的主题、内容、涵义,明白作者的用意并有所心得。现在的很多青年朋友,满足于走马观花,浅行辄止。其实,这样的读与不读,并没有二样。我认为,带着思考去读书,要做到“二个结合”。
坚持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就是将书中的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读书要和生活、工作相结合,要和认识世界、探究真理相结合,要和国家大事、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工作难点相结合,要和改造世界、服务社会相结合。兴起于宋代、发展于明末、盛行于晚清的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知行合一,提倡以读书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读书,根本着眼点就在这里。事实上,很多读书学习,是因工作而需,因实践而生。青年干部的人生轨迹中,会面对不同的岗位。只有坚持读书,才能让自己收获,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熟一行。当自己事业信心不足、感到前途困顿迷茫时,读《曾国藩经世要谈》、《沉思录》能让自己浮躁功利的心灵逐渐淡泊沉淀;当自己为基层工作难于推动而烦忧时,读《关键在于落实》《六维领导力》能给自己领导团队的信心和艺术;当自己面临名利与钱权诱惑时,读《方与圆》能给自己以做人的正气与骨气、原则与方向;当遭遇群体性公共事件时,读《公共危机管理》可给自己沉着、智慧与稳健。读书就有这样的神奇,难怪别人都说:“勇者无惧,智者无惑。”
坚持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读书。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第四,青年人要多规避庸俗,带着精神去读书。
西汉东海的匡衡在邻家墙上凿孔“偷”光读书、 汉朝孙敬和战国苏秦 “悬梁刺股”刻苦学习、东晋寒士车胤捉萤火虫借萤光苦读等经典故事,无不演绎着中华民族的读书史,见证着这个学习型民族读书的精、气、神。古人尚且如此,今天我们的年青朋友更应有自己的读书精神。
俗话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第五,青年人要多规避盲目,带着信念去读书。
用读书明已志。思想家王明阳曰:“志向不确定,犹如没有舵的船,没有马嚼子的马,飘流奔放,最后将达到何处呢?”一个人,要有一个目标,要有一个自我愿景。易卜生说过,“人生就像一个舵手,时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用读书立已身。培根说过,“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
余秋雨先生在《谈青年人读书》中说过,“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他认为,一个人的最佳读书状态大多产生在中年以后,但能不能取得这种状态,则取决于青年时期的准备和积累。中年以后的读书可以随心所欲,而在青年时期却需要接受一些过来的指引。事实上,带着宁静读是前提,带着激情读是过程,带着思考读是方法,带着精神读是要求,带着信念读是目的。只有拥有了好的读书心态,才会拥有人生的定力,做到思想上要解惑、精神上要解闷、心理上要解压、文化上要解渴、能力上要解弱;才能更好的成为做人的高手,做事的能手,工作的里手;成为一个有所为、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思的人。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