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秘写作网!

体会发言

C4326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
2025-08-17 13:25:43         0  加入收藏    阅读本文需要支付:30.00

  C4326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


  吴咲呓 全文9415字 30片


  同志们:


  按照党委(党组)书记交叉讲党课工作安排,今天,我以《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为题,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调查研究的相关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县委统战部和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两个重要部门,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和“三服务”工作时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所以,我想围绕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效能作用以及结合实际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和共勉。


  一、以历史为序列,理清调查研究的发展脉络


  调查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具体来讲可以分为调查与研究两个部分,调查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研究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二者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纵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说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调查研究的发展和运用一直贯穿始终、如影随形。


  中国古代,调查研究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据考证,尧、舜、禹都曾深入实地考察民情或自然环境,《史记》中还对大禹为治水而到各地勘察并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作了专门记载。奴隶社会顶峰时期,西周出现了独特的调查研究制度——采风。所谓采风,起初是周王朝通过天子巡守、专人调查和逐级上报等方式来了解民风民情民意,后来逐步演变成一种调查研究方式。汉代汉武帝时期继承了西周的采风制度,曾多次选派司马迁到大西南偏远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民间疾苦的基础上实施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近代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阶段,每一个时期我们党都把调查研究作为分析掌握国情、制定革命策略、确定发展谋略和施政方略的重要抓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为此,他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长沙等地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研,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著名论断就形成于这一时期,也奠定了调查研究在党的领导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正是立足在一系列调研成果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识到要在全党范围内贯彻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将其作为转变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一环,于是在1941年整风运动中调查研究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从此调查研究便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人也凭借调查研究这个有力武器,立足发展实际,准确分析国内外局势,采取得当措施,最终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调查研究都被敢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执政者所重视,特别是我们历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立足国情、立足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在了解调查研究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我们更要着眼当前,所以,第二个方面,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今天,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以发展为需要,明晰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和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转变阶段,面对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异常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这样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节点,我们要想发挥好调查研究的作用,就要明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调查研究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一招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我们从世界政党发展史来看,一个政党掌握政权后,如果脱离实际,忽视调查研究、忽略自身问题,最终都逃不掉丧失民心、丢掉执政地位的厄运。...........


  (二)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解决重大理论问题的办法必须从调查研究中来,102年里,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


  (三)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想了解事情的全貌就要进行调查,要想掌握成事的方法论就要进行研究,否则就像做饭没有原料v


  (四)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载体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靠的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大兴调查研究作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一招、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纽带、科学决策的基础关键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载体,帮助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非凡成就,今后也必将是我们党做好各项事业的重要方法论,我们确有需要、十分必要用好这个“传家宝”,所以,第三个方面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三、以目标为导向,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技巧


  县委统战部和县委办承担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从两个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情况来看,我们的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那么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呢?翻开《之江新语》开头第一篇《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就逐一分析和交流如何念好调研工作“五字诀”。


  (一)念好“深”字诀,求深忌浅,深入一线接地气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发现真问题、找到真方法。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是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李强总理在首场中外记者会上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发生局部断裂,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循环。...........


  (二)念好“实”字诀,求实忌虚,实事求是摸实情


  “实”就是作风要实,坚持现场为王,摸透“实事”,科学“求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那些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的,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的。关于“实”,我总结为四个方面:一要实人。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看二手资料、听总结汇报,而是要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亲自“身入”“心至”现场,才能有更多“意外惊喜”“意外收获”。二要实地。调查研究要坚持实地走访,要深入建设现场、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三要实事。调查研究不能因猜想某地可能会发生某事去调研,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显露或潜在的问题,不能预设结果、预设解决方案。四要实果。调研之后要从调研结果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全面分析问题各种可能性的同时,提出与事实相契合、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对策建议,确保调研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


  (三)念好“细”字诀,求细忌粗,细致入微寻良方


  “细”就是要细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全面掌握情况。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要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洞察力,不能以点带面,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通过细节抓住问题的本质,保证调研真实有效,因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细”:一要细心发现问题。树立“看不到问题就是最大问题”理念,在调研时多留几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运用对比观察、反复观察、顺序观察、重点观察等方法,从细微处顺藤摸瓜进而发现问题、找准症结。二要细腻分析问题。要有抽丝剥茧般的能力,于细微处发现基层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善于向习惯性思维说不,并运用合理方法工具、借助各种力量找到问题症结、看透问题本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三要细致解决问题。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扎实抓好问题整改,从解决一个个细小问题做起,将每一次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工作的抓手,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进,做到寻根溯源、彻底根治。


  ...........


  (四)念好“准”字诀,求准忌偏,准确有力治顽疾


  “准”就是要在全面深入细致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最终准确解决问题。这里就要重视三个“准”:一选题要准。要紧扣全县中心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干部群众关注期盼问题、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把准核心、锚定方向,小切口切入,确保调研主题选准。二审题要准。选定调研主题后,要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的主要内容,并列出针对性的问题清单,进而以问题引领调研,确保抓准调研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三答题要准。对调查研究中的问题,要拨开表象、揪出本质,找到真问题,切忌“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让调查成果真正成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的“参考书”。


  ...........


  (五)念好“效”字诀,求效忌浮,彰显实效解民忧


  “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这也是调查研究的成效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注意三个“效”:一要挥手带走问题,确保调研有效。调研后一定要将总结出的问题带走,切忌“为了调研而调研”和“不解决问题的调研”,对总结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防止“只调不研”。二要着手解决问题,确保落实生效。对分析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方案要着手落实,防止“一调了之”地将调研成果“束之高阁”,让调查研究成为“烂尾工程”。三要后手复核问题,确保整改长效。政策制定后还要及时跟踪评估,并视情况调整优化,切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确保政策措施持续有效。


  ...........


  同志们,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们要立足XX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工作要求,聚焦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产业发展等县委中心重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及时总结提炼调研成果,为县委和县委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智力”支撑,切实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XX建设不断前进。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

首页讲话发言心得体会生活会材料报告汇报计划方案微型党课征文演讲事迹通讯论文其他公文关于我们
文秘写作网-下载公文,下载范文,党课,生活会发言
Copyleft © 2021 文秘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