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894 学习强国心得体会12-21
- C2883 领导干部学习班交流12-19
- C2708 “以案促改”廉政教11-25
- C2695 学习强国心得体会11-24
- C2693 学习强国心得体会11-24
- C2688 信访工作总结11-22
- C2687 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11-22
- C2685领导干部培训心得体11-22
- C2667 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11-20
- C2642 在2024年全省深化行11-13
热点排行
- A5860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11-10
- 合集20篇H220坚持政治建警10-08
- B1438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11-21
- A187精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08-23
- H268合集<习近平谈治国理10-08
- 免费注册会员+自助下载范10-10
- A7425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04-02
- A4378思想汇报汇编5篇06-21
- A6011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11-23
- A5337“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09-12
体会发言
B5477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切实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吴咲呓全文6306字30片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
切实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深刻阐明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进入“十四五”时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进文化铸魂、实施文化赋能,推进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推进文旅融合、实施创新发展,力争把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刻领会文旅融合发展重大意义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是事关发展全局的大战略。……
二是着眼长远发展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要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在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大智慧。……
二、聚焦重点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要求我们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483万美元,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的大关,恩格尔系数也已降至30.2%,法定假日为115天,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牢牢抓住这一契机,扎实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
一是思想先行,以文促旅。……
二是以旅彰文,提升档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以往的文旅融合大多集中在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层面,较大空间的区域性融合、较大规模的集群化融合等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和成熟的经验,因此要通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特色、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即通过示范效应引领全国文旅融合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要把提高服务品质与改善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和合共生,文旅同行。……
四是融合发展,笃行致远。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文化和旅游产业已进入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的新时期,深化文旅融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提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优势,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扩大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盘活用好各类文物资源,推动有条件的文博场馆改扩建、提高展陈水平,推动将更多文物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注重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出一批承载革命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深入发掘乡村人文资源,提供更具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智慧供给和服务水平。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把更多文化内容注入景区景点,使文化成为景区景点金字招牌。组织文艺院团结合各景区不同特点,量身创作一批歌舞、戏剧、综艺等精品文艺节目,采取更活泼、更新潮的形式促进文艺与景区的有机融合、文艺与游客的近距离互动。积极推动演出行业与景区、酒店、重点旅游目的地等进行内涵式融合发展,通过剧团市场化演出形成辐射效应,充分发挥“引客、聚客、留客”功能,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将音乐节、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作为重要突破口,积极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从而拉动文旅消费、带动产业发展、推介城市形象。
五是整合资源,创新业态。……
六是提档升级,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服务网络。坚持“融合共享、功能互补”原则,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加强旅游功能,支持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活动空间,研发文创产品,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将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成为“有品位、有体验”的景点。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中融入文化功能,支持在集散中心、游客中心等场所开展文化惠民消费服务,把旅游公共服务场所打造成展示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窗口。统筹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中国特色、中华元素、地方特点,充满文化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及人气,大力营造景区浓厚氛围。
三、强化保障推动文旅融合高质发展
文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形成合力,着力提升文旅综合支撑力。
一是坚持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任务。……
二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创新是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途径,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新领域,创造和引领文化旅游消费新趋势、新热点。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以数字科技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以“互联网+”革新文化旅游生产方式,引领文化旅游消费新方式,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完善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打造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构建文化旅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
三是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重要抓手。……
四是坚持以开放合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壮大国内文化市场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并举、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深入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积极整合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力量,充分发挥海外文化和旅游工作机构合力,用好各类文化和旅游双边、多边交流机制,统筹安排“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同步推进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综合发挥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推动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走向海外,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展示好,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国人精彩生活表达好。统筹推进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借鉴入境旅游发达国家有益经验,推出更多国际化程度高、中国特色鲜明、符合境外游客需求的优质旅游产品,增强中国旅游品牌吸引力;引导出境游客文明旅游,引导游客遵守境外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使亿万游客成为中国形象体现者、中国故事讲述者和中华文明传播者。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