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C2776 领导干部离任讲话12-05
- C2717 2024年在基层D员干11-26
- C2701 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11-25
- C2681 安全生产工作会讲话11-22
- C2659 坚持“三个更加注重11-14
- C2658 2024年整治形式主11-14
- C2657 2024年D员干部廉政11-14
- C2631 以制度创新激励干部11-12
- C2630理论学习中心组点评11-12
- C2621 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11-11
热点排行
- T030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09-15
- A5756单位领导在部署学习11-01
- A694 在县领导班子对照党10-10
- A2633在“不忘初心、牢记01-10
- A16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08-20
- A862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11-03
- A4084 在传达学习全国“两05-28
- A2471 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12-29
- C177XXX单位党支部书记抓12-23
- A217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09-10
领导讲话
这次培训班,是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安排的,组织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县(市、区)长和分管副县(市、区)长,由省政府几位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围绕产业扶贫以及“3+1”冲刺清零工作,开展集中培训。为什么在当下这个特殊节点,办这个聚焦重点工作、针对特殊对象的培训班,省里也是酝酿了很久。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门来我省代表团,就脱贫攻坚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既是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总攻号令,更是给甘肃下达的战前指令。前不久总书记又到重庆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传递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烈信号。在我省脱贫攻坚处于冲刺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攻克的堡垒、啃下的“硬骨头”非常之多,越是在这吃劲的时候,越需要下足吃劲的功夫,抓好关键中的关键、聚焦重点中的重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来,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而我们这次培训的几件事又是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如果这方面的工作搞好了,我们产业扶贫的基础就夯实了,稳定脱贫的系数就打高了。三来,这两年来,省里在产业扶贫方面下了大功夫、花了大心血,产业扶贫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了,现在的关键就是要继续推进落地见效,从调研了解和各方面掌握的情况看,在系统设计和政策的接招落地上,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透、操作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成色,如果不加快解决,势必拖累脱贫任务的如期完成。四来,我们考虑,政府的主管和分管领导既是产业扶贫的一线指挥者,又是接盘接招和具体运作的操盘手,省里的很多设计和政策的执行落地,首先需要你们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把政策要求领会透、把实战要领掌握准,以此来带动各级干部精准无误地推动政策落实,如果你们不能把政策吃透弄懂,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和方法,那么我们的这些政策设计和真金白银的投入就有可能打折扣、变味道,有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好事办得不好。基于这几点考虑,办这么个班、搞这么个培训,面对面给大家讲讲政策、教教方法、提提要求,确实很必要、很迫切。
下面,我主要围绕产业扶贫中的几项重点工作,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下功夫抓这几件事
我感觉,目前我们抓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保险体系构建、金融服务、产销对接这几件事,从各方面来说,都十分有利、非常重要,我总结了三句话,顺应天时、巧占地利、政通人和。
从中央要求看,我们顺应天时。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发出了一系列重农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信号,持续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无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战略方向的提出,还是针对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等具体问题的解决,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念兹在兹、精心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一方面,总书记很看重这些“看似小事的大事”。2016年在黑龙江调研时,总书记专门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点到了合作社,强调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要求,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在这么高规格的财经会上,总书记讲脱贫攻坚的时候,都讲到了这么具体的事情。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文章。一些地方把果蔬保鲜库建设不当回事,有的甚至还认为多此一举,你们现在看看,总书记对这件事都如此强调,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抓好呢?另一方面,中央政策很聚焦这些“看似小事的大事”。大家应该注意到,近几年中央密集出台关于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服务、保险、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提及,今年一号文件再次指出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等。大家看看一号文件的要求,是一整套的设施装备,我们还没搞这么多呢,果蔬保险库只是生产方面的一个基础环节,有人就认为搞多了,这是怎样的一种认识?可以说,现在我们省里抓的这几件事,就是对标对表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顺应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导向,是立足农业产业链条短板,着眼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务实之举,对我省这样农业大而不强的省份来说,真是迫在眉睫需要快速推动的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些事扎扎实实干出成效。
从我省现状看,我们巧占地利。农业本来就是一个弱势产业。早年也是基层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我们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还得走“市场规律+必要的行政推动”的路子,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市场发育和农民组织化程度都不高的情况下,发挥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再加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农业发展的、其他产业一般不具备的“两个”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让农业强筋壮骨。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必要的行政推动,要干到猴年马月啊!印度、巴西、非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正是因为把农业完全推向市场,结果就导致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
从我省情况看,我们以农耕文化发祥地自诩。几千年来我们在农业发展方式变革上迈出的步子并不大,受诸多条件制约,导致我省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没有发展上去,逐渐从“天下富庶无出陇右”的农业大省变成了特色有余、效益不足的农业小省,轮回到“苦瘠甲天下”的境地,说到底,就是适应市场规律的农业现代化基础没打牢、体系未健全。我们现在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构建完善产业扶贫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着力解决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能力提升、农业保险覆盖、农业金融服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问题。坦率地说,现在干这些事还不晚,也可以说恰逢其时,如果再过几年,那就真正来不及了,到时候没有后悔药。我感觉,我们正在做的这几件事,既解当下的难,又关长远的利。
一个是,能解产业扶贫“燃眉之急”。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判断和定位。汪洋主席也讲到,在甘肃这样的深度贫困省份,还有什么事比脱贫攻坚更重要?我们脱贫攻坚现在有两个“拦路虎”,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一个是防止已脱贫人口的返贫,破解这两个难题都要靠产业。等到明年大家再看,产业薄弱的地方,返贫率肯定高,总书记在重庆会上讲,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要打造一个支柱产业,就得有主体带动、有各种服务、有销售渠道等,这些恰恰都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产业扶贫,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合作社把大家组织带动起来,还是一家一户广种薄收、单打独斗,解决温饱尚且困难,就更别谈其他的了;有了主体带动,那就大不一样了,起码这个收入是有保证的,销路一般来讲也是有保证的,多劳多得,有些技术活的群众还很吃香,这也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贫困地区合作社入社成员户均收入比非成员农户高20%以上,我省合作社发展好的会宁、甘州等地方能达到25%以上。还有,如果不搞农业保险,在我们这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可以说仍然是十年九灾,到时候你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你们的体会应该更为深刻。去年一个“倒春寒”,几个地区就损失100多个亿。今年我们抓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户。前两天的冰雹使4个市州受灾,尤其是永靖和景泰比较严重,今天早上我注意到头条新闻,有些保险公司正在积极理赔,这个时候参加了农业保险的群众,就能够得到必要的赔偿,保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现在我们搞了“三个全覆盖”,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旱涝保收,是贫困户放心养、放心种的重要保证。再比如,农金室的建设,它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金融服务,像合作社资金管理、到户资金使用、农业保险落地以及银行面向合作社、农户发放涉农贷款等等,都需要农金室这个机构来接盘、来服务,没有这么个组织,很多涉及钱的问题是干不好的。这个做法是我在广西工作时,在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同志的支持下搞起来的,是很管用很有效果的,农村关于资金金融的事儿都得靠这个组织,不然我们老说农村金融服务跟不上,你连这么个机构都没有,大银行怎么跟农民去对接?所以,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些事,如果你现在不这样干,就有一部分人脱不了贫,到时候会拖国家的后腿,这个责任任何人都担待不起;退一步说,即便通过政策兜底脱了贫,那也不持久不稳定,这样的脱贫就是总书记指出的虚假脱贫。因此,这些事必须要干,还要盯住时间节点抓紧干,下大力气往前干。
另一个是,能筑现代农业“基业长青”。现代农业之所以叫现代,就是因为有各种先进的技术装备、有健全的风险保障、有畅通的市场渠道。上次在敦煌,我跟马云聊,他准备进军现代农业领域,也包括甘肃,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有这个准备。当马云谈到欧洲和以色列农业时,我发现他对现代农业是很有思考和研究的。真正要把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搞起来,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大企业的运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农业周期长、风险大、回报慢,一般的企业没有这个实力。我感觉,企业和合作社、农业保险、金融服务、冷链物流这几件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配”,也是最基础的东西。从国际上看,这也是通行做法。比如,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以色列,他们的经营主体主要就是农庄、合作社、个体农户三类,其中合作社占有耕地33%,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能达到46%,是相当有生命力的生产主体。他们也搞农业保险,政府补贴力度比较大,其中50%的风险是由政府承担的。相对来说,我们的这个支持力度是很大的,针对贫困户我们各级政府补了90%,一般户补了80%。还有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他们的产、供、储、销、加等一套体系是十分完善的,各类服务也是对接得天衣无缝。对我省来说,我们提出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这是在充分挖掘我省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对我省农业形态作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我感觉,“先天”条件独特多样,无论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是从农业资源、产品类型来说,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现代、丝路、寒旱,三个关键词,现代全国各地都一样,都走这条路,但我们这个现代里面应该还包括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也就是马云讲的要“上云”;丝路,我们就把好多地区排除在外;寒旱,我们95%以上的地区都是寒区和旱区,这是其它省都不具备的条件,这就是甘肃最典型的农业形态。我们概括这样一个形态,主要是大多数省份都有自己的农业形态和定位,比如云南的高原山地农业,东北华北的大平原农业,都有一个能叫得响的、国家部委能给予突出支持的农业类型,我们今后就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天”优势有了,还需要我们“后天”的努力,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企业和合作社、农业保险、金融服务、冷链物流这几件事。我敢说,如果这几件事抓不好,我们的这些“先天”条件就埋没了,甘肃的现代农业就没有希望。还有,我以前提的“全环节升级”和“全链条升值”,就得依靠龙头企业,它们既是市场的风向标,又是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平台。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龙头企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引进的陕西海升集团,在平凉建了一个10万平方米单体大棚的设施农业;在张掖投资建设的1栋20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温室,比传统农业节水约1/8,可实现亩收入百万元、年销售收入1.8亿元。从一产来说,它生产高端蔬菜水果;从二产来说,完全是工业化、车间化的生产;从三产来说,它也搞观光农业和旅游。这就是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样看来,我们抓这几件事方向是对的,抓好了我们现代农业的根基就稳了,根深才能叶茂。
从目前条件看,我们政通人和。从近两年的工作来看,我们也具备了抓好这些事的条件。一是有完整系统的政策支持。去年我们花了很大精力下功夫健全完善了产业扶贫的四个体系,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为一体的闭环链条,主攻方向、发力重点、攻击点位都已经十分明确了。二是有面上推进的良好态势。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也越来越紧密,“谁来干”的问题正在解决。户均2万的到户资金,加大了金融扶贫力度,“兴陇合作贷”“金合担”等合作社专属金融产品,“没钱干”的问题基本解决。成立了省内外200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对接协会,正在组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分会,较好地解决了我省农产品外销的问题,仅北京新发地市场每年就销售甘肃菜50万吨,“闷头干”的问题也在解决。建立起了涵盖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的“3+1”保险保障体系,设立了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政策设计基本完善,“不白干”的问题也将会得到解决。三是有许多成功的示范样板。探索出了“庄浪模式”“宕昌模式”,各地结合“三变”改革,探索出了各种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农业保险去年也是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案例。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夯实产业扶贫基础、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有些方面已是先人一步,比如去年我们在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的基础上,抓规范运行和能力提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拿我多年研究“三农”的角度观察,包括生产组织、资金投入、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这些工作做好做实了,三五年后我们再回头来看,我们甘肃农业的基础绝对是打得好的,甚而往大里说,甘肃农业甚至中国的农业就大有希望。这是一条我们必须要走的路,而且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二个问题,这几件事具体怎么去抓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好多的政策设计、这么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在一些地方,为什么效果还不够理想,我感觉,一是思想统一了但信心不够坚定。就是感觉各级各方面对产业扶贫重要性的认识都很到位了,但一些地方和干部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保险等工作的信心和毅力不够坚定,稍微遇点困难和挫折,就对政策持怀疑态度、左右摇摆,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二是路径清晰了但方法不够创新。该设计的都设计好了,该铺的摊子也铺开了。但有些工作在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够、思路不活,存在生搬硬套政策、机械执行的情况。比如“三变”改革中的资源变资产,人家贵州是满山翠绿的资源,我们是满山黄土的资源;还有1万元的资金入股,要跟土地、房屋等实物入股搭配。因此不能完全简单地套用,要跟当地资源实际结合起来,庆阳“331+”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三是政策健全了但落实不够有力。有些政策落实得不够好,跟我们的预期有差距,要么理解不深、执行不好,要么打了折扣、变了味道,好的政策举措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四是血本下足了但效果不够明显。就农业保险来说,全省计划三年内争取中央支持10.52亿元,省市县三级要拿出28亿元保费财政补贴资金,近40个亿啊,还有一个1000亿、两个500亿的贷款及基金。说实话,我们是真投入真付出,但从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看,一些工作进展缓慢,推行效果与我们的初衷还不相符。
具体工作怎么抓,最为关键的是,抓细细抓,一项一项盯、一件一件推,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一)新型经营主体是“火车头”,要在提升带动能力上上层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第一道坎。一般来说,相对小农户而言,我们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都统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主要靠大批的新型经营主体。比如即使美国,其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都很高,领先全球的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已成为美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但家庭农场和公司农场仍然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据统计,全美共有200多万个农场,规模大小不一,但效率都非常惊人,3个人可以管理上万亩农场。还有,日本韩国这些小农国家的农协组织作用非常大,从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服务到农产品销售,乃至提供比市场价格更低的各种生活用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作物灾害保险等金融服务。德国、法国等中等土地经营规模的欧洲国家也大力扶持农民自发建立农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据统计,目前有90%的法国农民、98%的丹麦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几乎所有德国农民都是合作社成员。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农户,一种就是新型经营主体,我在很多场合多次讲过,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三亩地,户均不过十亩田,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依靠小农户,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是我们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础依托,这就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基本靠游击队一个道理。但你要打硬仗打胜仗,光靠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不行的,还得培育一批正规军乃至王牌军,得上现代科技手段,这就是除农户之外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它们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我省而言,这种小农生产方式更为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一家一户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你们长期在基层一线跟农业打交道,这种体会应该更深刻。我经常说的,我们有“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优质农产品,为什么就难以形成产业呢?传统农业大省为什么不能成为农业强省,我想这与缺少一大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有很大关系。因此,这两年,省里紧扣产业扶贫,下大力气破解缺乏主体带动这一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迅速,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关于龙头企业。相对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架构和产业链,发展和带动能力很强,是适应市场能力最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始终是带领农户走向市场,拓展农业产业链,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近两年,我们采用“轻资产引进”和“混合型组建”两种办法,引进了北京德青源、陕西海升、广东康美药业、福建圣农等一大批大型龙头企业,比如北京德青源,是全国蛋鸡行业的领头羊,在好多省都搞扶贫企业,目前我们有8个县引进了北京德青源。什么是轻资产模式?就是2/3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由地方政府投入,1/3的由企业投,企业租赁重资产15年,每年付9%的租金,这些租金中有一半付利息,一半给农民分红。我们把这种方式扩大到了康美、中天羊业等本土龙头企业,效果也是非常好。推广“庄浪模式”“宕昌模式”,组建了一批农业企业。宕昌模式是村办合作社组成乡镇联社、乡镇联社再组成县联社,然后控股县原国有农发公司,同时引进了甘肃琦昆有限公司和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两家民营性质的战略合作伙伴,虽然占股不多,但经营、市场、管理都靠他们。截止2018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524家,销售收入93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6家、1亿元以上的145家。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全省市场供应量的1/3,占省内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量的2/3以上。
我曾经说过,搞产业,四大班子不如一个龙头企业,它除了能带来效益的提升、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背后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如理念观念的改变,北京德青源轻资产模式引进后,我们本土的企业也借鉴了这种模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中天羊业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用轻资产模式投资逾10亿元的兰州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会宁100万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项目、民勤二期30万只肉羊屠宰精深加工项目、古浪河西走廊羊文化产业园项目。还有,临洮县依托康美集团,组建了甘肃康和良种肉牛有限公司,探索了“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协会+贫困户”模式,形成“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两个支持、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转移、养殖技术服务和饲草料两个保障”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格局,圆了贫困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地方、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的梦,目前能够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受益达3.5万户。
反过来看,我们在龙头企业引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方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引不进来也不动手组建,在观望和等待中错失良机;有的地方重引进、轻服务,承诺优惠政策落实不了,把企业悬在半空中,最近我们要求化解一批企业历史积案,我感觉这项工作有“一石三鸟”之效:一是解决了企业的难题、企业高兴了;二是政府轻装上阵;三是能够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有的地方脱离实际盲目复制,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那么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把龙头企业做多做大做强,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
一要能借力。就是要最大限度用好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这个平台和资源,比如中石化在加油站超市卖我们的农产品,这是很好的做法,大家要多借鉴、多想办法。一方面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有明确要求的,东西部地区也都十分重视,另一方面毕竟帮扶了这么些年,大家彼此之间都是有感情的。4月上旬,我在陇南见了青岛市搞东西扶贫协作的一位负责同志,我感觉这些帮扶地区的领导干部责任感很强,热情都很高,对东西扶贫协作这个事很上心,反倒我们有些地方的同志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了。你们一定要学会借力,用好能用的一切资源和渠道,特别是各市县一把手要亲自出面对接,亲自带队招商,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通过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一平台,力争每个贫困县依托主导产业引进1户大中型龙头企业。还有,就是要用好中央及省里派到各县区挂职的副县长和副书记,他们有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是很难得的人才,但有些地方只让搞个接待、协助分管个工作,这个力量没有用好。
二要会挖潜。就是要盯住我们的特色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本地区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的优势潜力,特别是要利用好“多样性”这个最大特点,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个最大机遇,积极谋划项目,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寻找目标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把“短板”变成“跳板”,把“土宝贝”变成“金疙瘩”。我这次带队到长三角地区招商,还有在前不久的全省招商引资暨陇商大会、敦煌举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发现很多企业对我们的特色优质产品很感兴趣,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国家给西部地区的很多平台和政策机遇,捕捉到了西部跨越赶超的先机,合作的意愿很强。具体到每个县区,首先要把资源优势发挥好,先把产业做大,不然你到处说你有这有那,品质有多么的好,但人家企业实地一考察,发现根本就达不到生产加工的量,这样的事情不少;其次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三顾茅庐的态度,不怕麻烦,一而再再而三登门招商,不能有点挫折就畏缩不前。
三要善创新。就是各地要立足本地实际,开展多种方式的组建和自建,比如我们推广的“庄浪模式”“宕昌模式”就是很好的典型,大家要掌握这些模式的精髓,因地制宜创新推广。要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紧利用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这一机遇,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增强发展实力。另外,引导外来企业兼并重组当地中小企业或实行强强联合,比如,去年福建圣农集团正式入驻镇原后,全面托管甘肃中盛农牧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这也是一个新的方向和路子。
四要勤服务。就是要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规划、投资方向、生产销售、资金流动、质量安全、环保、税收、利润分配等重要环节的经营动态,及时发现企业经营风险,确保融资贷款、农户入股资金安全。要严格落实国家及省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从企业融资、用地、用电、税收、科研、市场营销、人才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设备改造、产能扩建、标准化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等。
关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这个事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心思的,去年底,省里举办了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培训班,我从合作社的起源、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给大家作了辅导,后来我了解到大家的反响还好,国务院领导同志也作了批示。之后,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今年3月25日,农业农村部专门举办了全国性的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专题研讨班,强调要不断提高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服务带动能力。4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又与有关中央企业一起,举行了联手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指出合作社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今天呢,大的道理我再不讲了,但有一点必须给大家说清楚,去年我们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要求每个贫困村有两个以上合作社,一个搞种植业、一个搞养殖业,这不是下指令。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指出,我们贫困村村均有4.8个,这说明基层是有需求的、合作社是有生命力的。首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有些人就提出了质疑,现有的合作社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为什么还要组建,有些同志就摇摆不定了。我们着眼的是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有个先后次序,有个过程阶段,而不是脱贫攻坚的权宜之计;至于合作社发展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是“成长中的烦恼”,不能在工作中因噎废食。
有矛盾和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正道,下一步关于合作社的发展,结合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给你们提几点意见。
一要宽容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典型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绝大部分由农民群众自愿组建,我们不能期望太高,就是上市大企业在市场中也有办不好、亏损甚至是倒闭的。合作社的能力有强有弱、规模有大有小、有多有少,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一个标准来评判。实质上,合作社的带动功能既有硬功能、也有软功能,硬功能就是发展产业,进行种养生产、产品加工、组织购销等活动,软功能就是发挥宣传政策、提供信息、推广技术、入股配股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在提升合作社带动能力时,不能光盯着硬功能,也要注意增强软功能,特别是在目前合作社组建时间不长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培养软功能开始,去引导合作社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所以,大家一定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建设性的态度,拿出区别对待的办法,不能因暂时没发挥或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而予以否定。合作社只要发挥了一个作用,都比没有强,我们经常说的综合性系列化的作用,那是理想状态。
二要多搞培训。就是合作社领办人和辅导员的培训,省级层面已经搞了几次,下来你们各地相互之间可以搞个交流学习,好的把差的再带一带。再一个,就是培训方式的问题,要采取逐级培训、现场培训、实操实训等方式,切实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不能搞“大水漫灌”和“走过场”式的培训。
三要精准投入。各县区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支持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建标准化种养基地、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快土地流转、搞好产销对接等工作。加强金融贷款支持,1000亿元特色产业贷款工程剩余部分今年要向合作社倾斜,县级政府要做好配合服务,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贷款合作社的推荐工作。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我在前两天省市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也讲了,就是汪洋主席提到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风险较大的问题,这就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以备企业破产或万一跑路了,怎么首先确保入股贫困户的权益。财政、金融、农业等部门要加强法律、合同、经济等方面机制研究,拿出具体办法,比如可参照成都等地设立合同履约保证保险的做法。还有,如何防止“一股了之”的问题,怎么尽可能与“三变”、与贫困户参与生产和劳动结合得更紧密,让资金更托底、发挥出更大的增值撬动效应,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总结和拿出有效具体办法。再有,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五个挂钩”。但从近期调研情况看,县乡村各级在跟踪落实上还没有及时跟进,一发了之、一股了之情况是有的,有的地方还不在个别,有些贫困户把这笔钱用在非生产性消费上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这说明,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一些地方的指导还是有偏差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这笔钱不能真正用在发展生产上,以后遇到检查验收就可能会成为新的问题。
四要提质增效。各地要大力推广“宕昌模式”,按“能合则合、乡贤促合、抱团联合、多方混合”思路,促进合作社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各类新问题,它们中间单个的还是比较弱,单个走向强大还是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的,不能因为抱团就一抱了之,把里面单个的问题又撒手不管了。
五要稳妥清理。在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上,国家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两手抓”,就是坚持一手抓示范社创建,一手抓“空壳社”清理,而且专门下发了关于“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区分类型、建立台账、分类处置、依法依规进行清理,要重点清理以下两类:一类是成立的初衷就居心不良,为的是套取国家补贴;一类是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两年以上无生产经营活动的,这两类要坚决清理取缔。另外,不搞“一刀切”,不能对一些暂未发挥作用的合作社简单注销。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具体工作中千万不能一个标准、一种方法,一定要分地区、分产业、分行业、分类型,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对有些特殊情况采取灵活的办法,重点要对清理过程中发展遇到困难的合作社,及时跟踪帮扶,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规范发展。
不管是龙头企业也好、合作社也好、其他什么主体也罢,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尤为关键,各地也探索出了很多模式,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要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进一步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让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防止被挤出、受损害。同时,各地要按照中央今年一号文件要求,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个国家是有政策的,去年在河北、内蒙古等地进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今年到2022年,将根据情况积极扩大试点省份范围,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跟踪掌握,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动手建设。
(二)农业保险是“安全网”,要在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各国基本都是如此。政策性保险有三类:农业、进出口、存款。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大致分为两大阶段:2007年前为第一阶段,特点是政府参与有限,多以商业为主,结果是农民负担不起保费,保险公司亏损严重,被迫停止;2007年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府给予补贴,保险公司承保经营,解决了农民负担不起保费和保费不够充足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到农业保险,并作出相关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辛辛苦苦一年或好几年,一场灾害让农民血本无归、颗粒无收的情况并不少见。去年,我省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倒春寒”,后来又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了很大损失。4月19日以来的风雹灾害,造成陇南、白银、临夏、定西、兰州、甘南6个市州22个县区110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7.72万亩,绝收2.1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29亿元。近几天还有强对流天气和降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防范。这次的灾害是我话音刚落就发生了,因为我在好几次会上都强调了,不要抱侥幸心理,保不齐哪天灾害就来了。省农业农村厅下来作个详细统计,那些受灾群众因保险政策没落实到位而遭受损失的,要对相关部门、地方和个人追责问责。
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细细想想,我们不惜花血本构建的保险保障体系,设计开发了贫困户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对投保人的种养产业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计划三年拿近40个亿的财政补贴资金,谁还说这个事是个多余?沉痛的教训就在眼前,因此这件事必须铁了心的要把它干好,所以说,在座的各位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推进情况看,今年全省计划实施80个保险品种,保费总计16.67亿元。截至4月16日,全省已签单实施50个保险品种,实现签单保费3.27亿元,参保农户56.66万户次,从中直接受益农户达4530户次。但说实话,这样的进度与我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学习宣传政策不到位、多数农户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些地方主动性不强、承保到户力量不足、农金室运转不规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有困难等方面。下一步,要重点抓好这样几点:
一是把宣传动员作为切入点,提高农户参与度。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在操作上要简便易行,坚持“傻瓜式”为农民服务的办法,把专业的、深奥的政策条文“翻译”成老百姓一听就能明白的“大白话”,特别是要从保险对象、保险标的、单位保额、保险责任、保费分摊等方面给农户讲清楚种养产业综合保险。要让已经参保并获得赔偿的农户现身说法,以理赔典型案例说服农户参保,提高群众对农业保险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另外,有些贫困村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户参保意识不强,为了完成任务,拿村集体的钱交了收不上的保费自缴部分,这种办法坚决不可取,保险这是个长久的事,不是一锤子买卖,你不能年年垫吧,还容易造成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产生新的矛盾。
二是把承保理赔作为落脚点,增强农户获得感。县市区政府要承担农业保险实施主体责任,根据省市农业保险方案制定本地区工作实施细则,落实好农业保险经办机构选择、贫困户情况摸底、保费资金筹集等工作,动员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发挥作用,实现贫困户农业保险“一户一保”。要把点和面、普惠与特惠、需要与可能、省内与省外等关系结合起来,按照省里要求执行统一保额和费率,积极配合承保机构完成签单任务,对早春易受冻害作物的签单承保要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你们感觉还不托底的要再摸排、再动员。要做好协调对接,及时关注和发布参保农产品价格信息,提供精准到位的风险管理服务,针对不同农户采取单独投保、勘察、定损、理赔,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切实提高农户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把农金室建设作为支撑点,夯实工作主抓手。去年以来,我们着眼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金融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农业保险增品扩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出台了推进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截至3月底,全省可建应建农金室的15788个行政村,已全部组建农金室并投入运行,专兼职工作人员有4.49万名。还有组织农金室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统一为各市州县区制作了银行保险业务培训教材,并配备了培训师资力量,已培训80余场次共5.26万余人次。下一步,要进一步重视做好这样几点:首先,组织机构要进一步规范。目前村一级农金室基本全覆盖,但有些地方县级主管机构还不明确,乡镇的农金站还不健全,上下衔接不上,造成工作没人管没人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一定要解决,按照“一村一室、集中统一、综合服务”的原则,确保工作有人接招、有人指导、有序推进。其次,人员配备要进一步到位。尽快配齐1名村级农金员和3名乡镇农金辅导员,可根据各自实际优化配置工作队伍,合理确定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村干部、金融便农服务点代办员或农村经济能人、公益性岗位、保险公司聘用人员的职能定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第三,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县区政府要履行好主体责任,规范和加强农金室组织领导、政策制定、推进落实、监督管理、考核问效,定期通报运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组建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四,经费保障要进一步落实。协调辖区内银行保险机构尽快与村委会或农金室签订金融服务代办协议,明确相关工作费用支付比例或标准。市县财政要每年安排一定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农金站、农金室工作。
四是把考核奖惩作为着力点,形成激励机制。各县区要建立健全针对农业保险的奖惩机制,对工作推进快、效果明显的地方要给予奖励支持,对一些典型做法要加大宣传;对工作落实不力、造成损失的要严肃问责追责,特别是对主管主抓这项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及时调整。这个事我在好多会上给省直部门的同志都讲了,今天给你们市县的同志再敲敲警钟,你们也要有一套奖惩机制。
(三)金融服务是“润滑剂”,要在助推产业提质增效上求突破。长期以来,我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十分脆弱,仅有的一笔是2015年到2017年发放的4356亿元的小额扶贫专项贷款,而且不少贫困户都用在了建房、上学、婚嫁等非生产性支出上,贷款还贷逾期风险大,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基本得不到金融的支持。鉴于此,省里着眼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拿出本钱实施了1000亿元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500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500亿元的农产品收购贷款,打通了企业“缺担保”“缺抵押”的中梗阻,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资金支持,有效支持了全省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特色产业贷款担保1281户、金额174亿元,撬动约450亿元信贷资金服务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约23万户农户就业增收。
从推进情况看,1000亿元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去年累计发放395亿元,今年我们计划要完成剩余贷款80%的放贷任务,也就是480多亿,据统计,截至3月底,共发放贷款155.8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32.5%。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上拟发起设立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投资基金,共计14支,总设计规模547.50亿元,首期认缴出资113.77亿元,已实际到位39.39亿元。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2018年累计向361户企业提供农产品收购资金144.02亿元,今年一季度,累计向173户企业提供农产品收购类资金46.82亿元,向69户企业进行农产品收购类贷款授信33.48亿元;进入收购旺季后,预计投放农产品收购贷款163亿元。
今年,要重点抓好1000亿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剩余的放贷任务,去年我们主要给大型龙头企业贷,今年要对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有所倾斜,这个难度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从了解的情况看,一边是企业嗷嗷待哺,初步有738家龙头企业近300亿的贷款需求;另一边是钱等项目,贷不出去。这里有很多问题,一是各级政府风险补偿金还没有到位,还有32个县区未设立风险补偿金;二是项目储备不足,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少,缺乏承接担保贷款的主体;三是部分市县政府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有的未形成工作机制、有的不愿承担风险责任、有的对政策理解偏差,导致工作进展缓慢。这些问题基本都在县一级,你们回去后一定要尽快解决。
一要熟悉业务。金融这个事很专业,你们具体抓的同志真要下一番功夫,认真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政策,熟悉金融业务,摸清里面的门道,熟练掌握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用专业的水平干专业的事,切实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协调服务水平。
二要筛选把关。对企业认真筛选和考察,对申报材料真实性以及符合条件的申贷项目进行审核把关, 出具推荐函,督促企业规范经营。还未设立风险补偿金的县区,要抓紧设立,这是最后一遍强调,如果再发现哪个地方因为没建立风险补偿金,而导致企业贷不上款,就要在财政上采取措施了,并按问责办法处理。
三要培育企业。落实培育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轻资产引进”“混合型组建”的办法,大力推广“庄浪模式”“宕昌模式”,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具备一定规模、对农民增收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企业。要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延长发展链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大力培育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对外贸易等新业态,推动形成一批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四要搭建平台。市县政府要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融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金融服务,推动形成政府保企保贷、担保应担尽担、银行敢贷愿贷的良性机制。比如定西市创新的“蓝天”供应链金融模式,就是蓝天公司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保购担保贷款业务,贷款由蓝天公司、联合社及公司法人同时提供最高额担保,蓝天公司再以存款提供抵押,联合社将筹资的保证金作为质押,合作社、农户等借款人用马铃薯销售应收账款作为质押,联合社社员之间形成互保关系,蓝天公司提供马铃薯销售保购承诺,最终向马铃薯淀粉薯的上游购销大户、贫困户社员发放贷款。金融、农业、扶贫等部门要多研究、多整理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尽快下发各地学习借鉴。
五要防控风险。加大对到期应收小额贷款的回收力度,强化对企业运营的调度监管,进一步规范优化项目受理、审批和决策流程,压实保后管理职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及虚报套取等违法行为,处理好业务开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
(四)果蔬保鲜库是“中转站”,要在促进产销对接上做文章。果蔬保鲜库建设是农产品产销对接中的关键一环,是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可以解决果蔬集中收获上市价贱伤农、产后损失严重等产销对接的瓶颈问题,实现反季节销售和常年均衡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助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两年,我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及产品种植面积和饲养数量都大幅增加,就拿苹果和蔬菜来说,截至去年底,苹果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400万吨,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5位;蔬菜种植面积885万亩、产量2300万吨,分别居全国第17位和第15位。我们这么大的量,如果后续精深加工能力再跟不上,你不建保鲜库,这些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要么就低价销售、要么就烂掉倒掉,这几年我们听到这样的事情还少吗?我在中央农办工作时,到敦煌调研,群众反映葡萄每年集中上市卖不上好价钱,后来起草一号文件时,我就把财政支持合作社建保鲜库这个事写了进去,说到底,我们是整个政策的“始作俑者”,现在看别人都发展起来了,我们还在研究部署阶段,甚至有些还有顾虑、有杂音的,这个确实不应该。低温保鲜能抑制产品水分蒸发,减少有机物质的消耗,保持果蔬的色泽和新鲜度,有效保持产品优良的风味、芳香味和营养品质。比如,陕西苹果为什么发展得好,除了抓得早、是全国第一个成立果品局的省,还有就是合作社的作用非常强大、储运设施十分健全,仅白水县的储藏能力就达到200多万吨,除了自己产的100多万吨,周围的都到这里中转、提供储藏服务,陕西的苹果在北京销量很大,都是合作社在发挥作用,包括储藏设施的建设。还有,在永昌县,高原夏菜放置保鲜库,在0°—1°C条件下储存24小时,埋冰块后装箱装车,55小时运输到广州,50个小时运输到上海,46个小时运输到杭州,打开以后蔬菜成色和刚采摘下来一样鲜嫩。现在尼泊尔的市场上,大多数苹果都是来自我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果蔬保鲜库这个设施,我们的农产品能走得这么远吗?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建果蔬保鲜库的原因,省里去年出台了扶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设任务。从建设情况看,截至4月上旬,全省累计建成果蔬保鲜库和购置移动保鲜库958座(辆),占总任务的81%。今年新建成和开工在建果蔬保鲜库137座,占年度建设任务的50%;新购置移动保鲜库38辆,占年度购置任务的75%,今年完成剩下的建设任务应该问题不大。但还有个别县区因为土地、资金等问题,未开工或开工迟缓,已经建成的还存在运行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个事,我们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一定要扛责任、扛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用好用活政策,做好服务保障。
一方面,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现在各县区的任务都很明确,省农业农村厅也发了通知,总的就是要盯住这个时间节点,7月底前全部建成,8月底全面检查验收和绩效考核,9月底前正常运营、发挥作用。至于个别县区反映的土地问题,国家有明确规定,原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仓库用地,“指存放农产品、农资、饲料、农机农具和农产品分拣包装等必要的场所用地”。一定规模的保鲜库用地属于附属设施用地,各地要按照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办理用地手续。关于资金问题,县级政府要加大整合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省里奖补一些,县里配套一些,担保公司担保借贷一些,合作社等建设主体自筹一些的方式。还有,要落实好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另一方面,要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保鲜库建成后,如何发挥好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实现产销对接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这一点,有一个认识问题,不要觉得保鲜库建成后,装的满满的就叫发挥了作用,还要有一个长效机制,要确保贫困村保鲜库运行良好、管理规范、效益突出。怎么提升果蔬保鲜库的运营水平,有这样几点很关键。
一是折股量化增收。要结合“三变”改革,制定具体办法,确定经营方式和分红比例等。由合作社持有和经营的果蔬保鲜库,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户;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的移动保鲜库,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可以折股量化到贫困户,也可折股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个别县区还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有的村还没有将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户,要尽快制定落实,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与贫困户建立关联紧密、分工合理、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联合发展机制。
二是创新运营模式。要着眼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长期稳定脱贫,结合本地资源、企业等实际情况,探索有效运营模式。比如,独立经营模式,由贫困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独立经营,这也是目前大家的基本运营模式,往后政府要多引导指导,让它们跟一些其他主体搞联合联营等多种有效运营模式,尽可能多发挥作用。内部联合模式,探索持有和经营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冷藏车的各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合经营,大家相互串着点,既可以存储能力统一调配,也可以存储、运输互补。外部联合模式,与一些大的物流仓储和营销企业等其他主体搞联合经营,利用人家已构建起的物流体系和已有的市场信息等资源,取长补短,借船出海,存储、运输能力互补的同时,可以把我们的农产品保鲜存储、运输到终端市场,也可以把终端市场的农产品运输、存储到我们这里,作为我们农产品收储不足或存储淡季的补充。建大平台模式,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搭建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云仓储与云运输系统共享,实现冷库和车辆供求等的信息与电子商务交易、仓运配一体化等多种服务,缩短果蔬保鲜库的空闲时间,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是加强后期管护。保鲜库建成后,涉及了846个贫困村的975座,面广量大,有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能否管理维护好,是后期发挥好作用的关键。县级政府要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工作,加强对保鲜库的监控管理。要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使之熟练掌握保鲜库设备的操作技能和贮藏技术,指导经营主体制定设备维护、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第三个问题,如何抓好这几件事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的工作推动,还是得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抓。如何抓,各地都有不少好的做法,我这里再强调三点。
一要把解决当下问题与放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农村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战略眼光和历史耐心,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我们现在抓的这几件事,就眼前来说是为产业扶贫服务,有些政策很聚焦,但从长远来说,后面还有乡村振兴、有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牢。再说了,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75个是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几乎覆盖了我们的所有地区,如果把这些地方的产业抓好了,那就等于实现了面上的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两篇文章一起做。各级各方面既要俯身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解决好各种问题,也要抬头看到政策的长远效应,不为当下的困难和问题所动摇,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把这几件事抓好。
二要把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结合起来。我前面也讲了,推进产业扶贫、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实行必要的行政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只手”协调发力,不可偏废其一。从政府推动来说,就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的主导和引领,提供政策规划、资金投入、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各环节的扶持和服务。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市场,搞清楚外部的市场容量和市场环境,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方法,实现农村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引导城乡之间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提高农村产业的有效供给能力。
三要把学习研究政策与精准落实政策结合起来。首先,作为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把政策研究透、弄明白,掌握核心内容和政策要点,做政策的明白人。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政策解读。其次,要把政策给服务对象宣传到,充分利用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平台,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多渠道强化政策宣传,扩大知晓率和参与度。第三,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在确保方向不变、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找准结合点,灵活调整、创造性落实,由“照着干”向“想着干”转变,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干成干好。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的事。4月16日,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对这方面的工作作了重点强调,实际上包含着对“两不愁三保障”任务抓紧冲刺清零的要求。4月24日,国务院又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考核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应该说,我们省里在这方面部署的还是比较早的,省委省政府4月10日在陇南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固强补弱现场推进会,全面安排了“3+1”保障冲刺清零行动,4月19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对学习贯彻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提出了我省贯彻落实意见,4月21日,省委林书记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八点具体要求,4月25日的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中,林书记传达了汪洋主席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四点要求。4月26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党组会,对中央及省委的部署要求作了专题传达学习,听取了前一段整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了“3+1”冲刺清零行动实施方案。昨天,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对当前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我们这次培训会上,后面几位领导和部门的同志,还要围绕“3+1”保障冲刺清零作具体讲解,我这里简要点个题。
“3+1”冲刺清零行动,这是省里贯彻中央部署,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的重要安排,目前,省里相关部门已经拿出了各领域“3+1”保障冲刺清零筛查方案,具体任务、清零时限、工作要求、责任主体都明确了,现在就是要在边干边完善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过筛子”的办法,把各项工作抓紧往前赶、往细里做、往实里做。总的要求是标准要严、节奏要快、过程要实、结果要真,做到应清尽清、万无一失。
我这里说的“过筛子”具体怎么过,要把握好这么几个大的原则:一个是既不过度繁琐,又防涓滴之漏,不能有任何的跑冒滴漏。二是每个行业的要求和标准不完全一样,省里总的方案已经通过,现在正在由牵头部门拿工作方案。三是具体工作在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的领导指导下,以县为单位、以驻村工作队为主组织实施,不要各自为阵、多线行动、重复进行,增加基层负担。四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尽量提前完成清零任务。部门要尽快制定摸底方案,目前一些地方已经部署摸底工作,这没关系,可以边干边完善。五是严防拖延超时,严禁虚报漏报。这次清零行动6月底以前要关闸轧账,这是最后一次筛查,数字往后就定下来了,以后如再出现清单之外的问题,就要自己消化解决,但还不能藏着捂着,今后再让上面和省里发现了问题,那就务必严肃追责问责了。六是把好关口,巩固成果。清零任务已经完成和无清零任务的地方,要继续严把源头关,加强动态监测和成效管控,严防问题反弹和新问题产生,巩固清零行动成果。
“过筛子”具体要过什么,就是四个方面:安全住房,就是找准鉴准的问题,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都不能住危房,这就需要在危房的排查鉴定改造中,一户一户实地摸底,逐户鉴定、逐户改造。尤其是对那些专业机构鉴定不属于危房,但直观看属于疑似危房的情况,住建部门要尽快研究,并邀请专业鉴定机构再实地鉴定一次。还有易地扶贫搬迁,10月份要完成全省1.5万户易地搬迁工程建设任务,各地在完成危房改造的基础上,要把工作重心和政策支持向易地搬迁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融合等方面倾斜,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持续稳定增收。义务教育,就是找回坐稳的问题,10月底就要完成控辍保学任务,现在,对新排查出的辍学学生,首先要劝返回来,劝返之后,还要针对辍学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插班或单独编班的办法分类施教,让他们待得住、坐得稳。对那些辍学时间较长、无法跟班学习的,采取“普职结合”的办法,让他们一边学文化知识,一边学技能技术,并建立系统完善、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基本医疗,就是找底兑现的问题,对明显超出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对没有明显超标的,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少“翻烧饼”,防止产生新的矛盾。特别要注意摸清那些有病因为种种原因没去看和看了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报销的情况,督促驻村工作队及时跟踪摸排。安全饮水,就是找源达标的问题,水源上要落细冻管排查、加强项目调度、强化部门协调,全力加快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冬季冻管改造工程实施进度,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水质上要逐户做细工作,尽快完成水窖水的水质达标,让群众喝上放心安全水。尤其要把那些长距离、情况复杂的管线再摸一摸,有不托底的疑似问题再查一查,依托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倒查。学习推广省水利厅“甘肃农村饮水微信公众号”的形式,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限期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打一场冲刺清零的“人民战争”。
- 上一篇: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即兴讲话
- 下一篇: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