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秘写作网!

微型党课

A6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
2020-12-15 12:45:56         0  加入收藏    阅读本文需要支付:30.00

  A6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


  投稿:豆豆子全文19282字30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


  【内容简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目录】


  一、民法典编纂的简要历程


  二、民法典顺利编纂完成的先决条件


  三、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典


  一、民法典编纂的简要历程


  2020年的5月28号下午,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以99.8%的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5月29号的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民法典》的实施,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的过程中间,总书记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今天围绕着《民法典》,着重谈以下三部分的内容。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边,简要地回顾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过程。在第二部分中间,谈一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顺利地编纂完成,是有哪些先决的条件,为这部《民法典》顺利的编纂完成提供了保障。然后在这些条件中间,又有哪项条件是属于决定性的条件,这个是第二部分内容。第三部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所包含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的规则,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什么总书记讲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来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首先开始第一部分,简要的回顾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情况。1949年10月1号,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尝试进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第一次是1954年到1956年,第二次1962年到1964年,第三次是1979年到1982年,第四次是2001年到2002年,前边4次新中国尝试起草《民法典》的努力,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能够最终完成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当然每一次没有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也不大相同。比如说1979年到1982年,这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进行的一次起草《民法典》的尝试。到1982年的时候,当时已经完成了《民法典》草案的第四稿,之所以没有能够最终的完成,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在中央领导立法工作的彭真同志、习仲勋同志和其他的同志他们经过深入的思考,认真的讨论,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就仓促的出台一部民法典的话,有两个不利的影响可能需要顾及到,一个不利的影响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究竟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实现我们改革开放的目标。可以说对于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并没有分享任何广泛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如果仓促出台一部民法典的话,很有可能会束缚住我们中国人改革开放探索和发展的手脚。这是当时顾虑到的第一个不利影响。第二个,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可以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有很多新的现象出现,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发生。如果民法典仓促地出台了,很有可能导致今天出台的民法典,明天就远远地落后于社会生活的现实。法典是国之重器,如果出台的民法典要不断地去进行修订,不断地跟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去进行改变调整的话,它会影响人们对法典的尊重和信仰。这对于一部法典来讲,应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一个不利的影响。主要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彭真同志、习仲勋同志,当时他们就商议决定,还是要批发改零售。如果说起草民法典是批发的话,制定民事基本法和单行的民事法律,那就是零售,要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在哪一个社会生活的领域中间考虑成熟了,条件具备了,就先推动哪个领域中间的法律出台。所以以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作为背景,其实催生了我们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时候,一系列重要的民事基本法和单行的民事法律。


  其中最大的一个立法成果就是1986年4月12号颁布,1987年1月1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是一部在新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民事立法。尽管它只有156个条文,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既确立了进行法律调整要秉承的原则,又确立了法律调整的具体的规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民法通则》还专设第五章,规定民事权利,对于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权,对债权、对知识产权、对人身权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所以《民法通则》出台的时候,有外电讲,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宣言,跟这个第五章是有着很大关系的。以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作为背景和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这些交易领域中间的重要的单行法律,也都相继的颁布和实行。所以尽管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没有能够最终完成,但是催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民商事领域的立法成果。


  第四次《民法典》的起草,尽管也没有能够最终完成,但是值得我们记得的是2002年的12月23号,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条文总数是1209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进行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审议。尽管这次审议之后,《民法典》第四次的起草就没有在进一步的整体向前去推动,而是着力去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等这些单行的民事法律的起草,但是他们为我们这一次《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法治的基础。我们这一次进行的《民法典》编纂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五次《民法典》的立法活动。这次《民法典》的编纂,它发端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这个决定中间,写下了编纂民法典这五个字,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决断。


  根据中央的要求,……


  二、民法典顺利编纂完成的先决条件


  第二部分内容,着重来谈一谈《民法典》的出台都是需要先决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顺利地编纂完成,那也一定是因为先决的条件满足了,我们才能够出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那这些先决条件,包括哪些处在决定性位置的,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又是什么样的先决条件?其实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人类到现在为止,《民法典》起草或者编纂制定的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要想出台一部《民法典》,首先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性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不管是曾经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还是影响力稍微逊色一些的《奥地利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等,无一例外能够顺利的出台,都跟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密切相关的。我就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为例,来简单做一个说明,我们都知道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跟一位法国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人物就是拿破仑。可以说没有拿破仑,就不会有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法国民法典》在历史上两度直接被命名为叫《拿破仑法典》。为什么拿破仑对自己主持完成的这部《法国民法典》,他一生都念念不忘,《法国民法典》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间,拿破仑提供的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排除了《法国民法典》出台的各种障碍,最终让法兰西民族有了一部至今他们都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法国民法典》。同样对于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来讲,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为《德国民法典》的顺利的出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定意义上来讲,《德国民法典》的出台跟威廉二世皇帝也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法典》的出台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完成,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同样是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像我们前边谈到的那样,首先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做出了编纂《民法典》的政治决断,才有了《民法典》编纂这样的立法活动,而且编纂《民法典》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在《民法典》进行编纂的过程中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关注《民法典》编纂的相关工作,围绕着《民法典》的编纂,一旦出现了重大争议,形成讨论僵局,争执不下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就会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间遇到的重大争议问题做出政治决断,排除《民法典》编纂顺利推进的障碍,为《民法典》编纂顺利完成,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举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我们的《民法典》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编排体例?现在我们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七编加上附则1260个条文,七编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我们这部《民法典》的编排体例,跟此前任何一部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制定完成的《民法典》,在编排体例上都不一样。其中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也是被广泛认为是我们这次《民法典》编纂最大的亮点,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单独的人格权编。其实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间,围绕着要不要人格权编是存在有激烈争议的,而且确实形成了讨论的僵局,争执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格权要不要独立成编?《民法典》的编排体例究竟怎么安排?习近平总书记不但主持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会,讨论做出政治决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间还表明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间,我们注意到专门有这样的语言,要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专门强调保护人民的人格权,就是在表明一个政治决断的立场和态度。编纂于21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交汇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人民的人格权益所进行的确认和保障,一定要把保障人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予以对待。《民法典》的编排体例,最终也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拍板决定的。我想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对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民法典》的编排体例,还是《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间,一个相对较为宏大的问题,那就算是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间,遇到的一些稍微微观和细节一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也都高度关注,给出相应的指示。


  再举一个例子,……


  第二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有较高程度的凝聚价值共识的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决定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其实是代表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要借助《民法典》的制定去表达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这些基本问题,如果我们做一个简要的类型区分,它主要包括以下问题: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看待人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看待家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看待社会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看待国家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看待人类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看待自然的?所以当我们决定要编纂《民法典》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要借助《民法典》的编纂,表达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对以上这些人类所面对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较高程度的凝聚价值共识的能力,是不可能回答人类所面对的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以99.8%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来到二十一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相当高程度的凝聚价值共识的能力。这种凝聚价值共识的能力,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的核心。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对民法典草案进行表决的时候,我们说99.8%的高票,这是到小数点后的一位,如果是到小数点后的两位,是99.75%,如果是到小数点后三位,是99.757%,这是相当高的票数。我前边提到2017年3月15号,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时候,是98.3%的票数,已经是相当高的票数了。这一次《民法典》以更高的票数表决通过,展现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凝聚价值共识的能力,也展示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这是第二个先决条件。


  第三个先决条件,进行《民法典》的编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足够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没有足够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是不可能完成《民法典》的编纂的,就算完成了,完成的《民法典》一定也会被束之高阁,不会发生什么实际的作用。我们知道非洲埃塞俄比亚,曾经请了一个世界著名的比较法学家,帮助他们起草了一部《埃塞俄比亚民法典》,这个《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单单从学术的角度去观察,应该说也是相当先进的,因为他们请的是法国一位世界顶尖的比较法学家,可以说是博采众长起草完成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定得再好,它在世界范围内并不会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这个原因是什么呀?没有足够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编纂完成一部《民法典》,可能只是纸面上的规则有了,不会变成现实生活中、行动中活的法律。我们这次《民法典》的编纂建立在可以说是足够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的基础上,这一点我想我们中国人要有充分的自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和民族敢在这方面来跟我们相提并论,我们一定是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商事的法律实践。我们看一看每年像北京,一个区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他单个人去审理的案件可能都达到三四百件,甚至五六百件。对于全国的法院系统来讲,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积累了数以亿计的、十亿计的更大量级的民商事的案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总书记在5月29号下午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谈到,我们这部《民法典》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那的确是一语中的。足够丰富的民商事法律实践,也是《民法典》编纂能够顺利完成的一项先决条件。


  第四个先决条件,……


  三、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第三部分的内容。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的时候,会强调这部《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总书记的总结应该说是非常精准的。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讲话,其实就是总书记给全国人民讲的《民法典》的第一课。下面我就想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具体内容,就怎么理解总书记所说的这部《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来做一个梳理和分析,也是谈谈我自己的学习体会。


  先看中国特色。《民法典》编纂的过程是一个立足中国实际、面对中国问题、发扬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回答中国之问的过程,这样的《民法典》当然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在前面提到,在成文法的法律传统之下,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定要起草、要编纂一部《民法典》的时候,是代表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认为自己准备好了能够借助《民法典》表达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前面提到我们编纂《民法典》当然也是如此。我们在回答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间,是基于我们中国人所分享的价值共识来表达我们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的,由此就展现了我们《民法典》的中国特色。


  比如说如何看待人,翻一翻《法国民法典》,翻一翻《德国民法典》,……


  这与《民法通则》的第二条就明显不一样,《民法通则》的第二条也是关于什么是民法的规定。《民法通则》的第二条是这么说的,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在人身关系的前面,这可不是一个法律表述上简单的改变和调整,而是一个立法理念重要的改变和调整。它表明我们的《民法典》把人身关系的民法调整,放在了比财产关系的民法调整更为优越的地位,来对待它,与此相呼应。《民法典》总则编的第五章,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109条、110条、111条、112条,开篇的这四个条文,都是对人身权益去进行确认和保障的法律条文。113条以下,才是对财产权益去进行确认和保障的法律条文。这跟《民法通则》也是不一样的,《民法通则》的第五章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一节是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权。第二节是债权,第三节是知识产权,第四节才是人身权。因为《民法通则》一共只有156个条文,所以有关人身权直接作出的法律规定也只有8个法律条文。


  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人格权是单独的一编,一共有51个法律条文,对人格权益进行了周到的确认和保障,不仅仅是民事主体,特别是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得到了确认和保障。而且自然人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有关的人格利益,也得到了周到的确认和保证。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就能看出来,没有对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确认和保障,人们想实现推动自身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不可想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法典》的第一课中间,也专门提到说我们这部《民法典》,它对于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人格尊严、生活幸福,对于这些方面所涉及到的权利的平等保护,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首先谈到的是生命健康,最后是落脚在人格尊严,这都跟保护人民的人格权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我们这部《民法典》对人的看法,跟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不一样,跟我们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相继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民事基本法和单行的民事法律也是不一样,这是对人的看法,体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我们中国人所分享的价值共识,这就让我们的《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另外就是如何看待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看待家,也非常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色。在我们的《民法典》上,什么是家?什么是家主要是看家庭成员是哪些人,在《民法典》总则编有关监护制度的规定中间,在《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中间,我们就能发现中国人心目中间的家,不仅仅是指夫妻,不仅仅是指父母、子女这个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都是家的成员,而且在《民法典》的继承编中间,相对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在法定继承制度中间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改变和调整。什么改变和调整?那就是在代位继承制度中间设置了这样的规则。如果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去世,被继承人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取代被继承人兄弟姐妹的位置,来对被继承人的遗产去继承。代位继承制度的这项新设的规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兄弟姐妹的子女也是家的成员。所以我们中国人心目中间的家,不仅仅是指小家,更是指大家,不仅仅是指一般意义的家庭,更是指家族。这跟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对家的理解,它是不一样的。


  …………


  在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国家,如何看待人类,如何看待自然的问题上,也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说如何看待人类,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发生了很严重的骚乱,之所以出现这个严重的骚乱,可以说跟美国社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有很大关联的。就是人其实是以种族和肤色来进行区分的。我相信大家都看到有相应的统计数据,11%左右的非洲裔的美国人,他们占据了无家可归人数的绝对多数,他们成为了被投进监狱的绝对多数,他们成为了失业群体中间的绝对多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借助《民法典》所表达的对人类的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对人类的看法。民法典总则编的第一条是关于民法典编纂目的的规定。


  第一条明确告诉我们,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们的宪法已经郑重的写下了我们对人类的看法,就是我们要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什么?不以国家、不以种族、不以肤色、不以信仰、不以贫富来对人去做类型的区分、区别对待。作为我们的民法典,根据宪法来进行编纂,当然也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规则设计。我们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跟民法通则在用语上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民法通则用的是公民或者公民括号自然人,民法典自始至终用的是自然人,公民是什么?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如果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就不能用民法典吗?根据民法典总则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除非法律有特别的规定,都是要用我们这部民法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可能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也可能是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用自然人我们就是看中自然人他就是作为类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我们期待我们这样的一部民法典能够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人类的看法。很明显跟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对人类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美国退群的时候,我们中国不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还是发生之前,我们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这样一种对人类的看法是贯彻始终的,这是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我通过几个例子来做一个梳理和分析,谈了我的体会。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


  所以《民法典总则编》153条的第一款,回答的就是实践中间所提出的问题,它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最后才变成了我们《民法典总则编》153条第一款这样的模式。《民法典》的鲜明的实践特色,由此可见一般,这只是举一个例子,那类似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书记还讲了,《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特色怎么理解?进入21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这就是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有难以数计的交易,不是在商场里边完成,不是在一个交易市场上完成的,在哪里完成的呀?在网上完成的。这就是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一个重要的表征。


  ……


  我们再看一看《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1194条、1195条、1196条、1197条,这四个条文都是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当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阶段的时候,大量的侵权不是发生在线下,而是发生在线上。有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说人类有过几次大的迁徙。按照他的说法,说人类最早是从非洲大陆迁徙到了亚洲、迁徙到了欧洲和美洲。当然了,在此之前人类是先从树上迁徙到了地上,又从非洲迁徙到其他的大洲。他说今天人类又在完成一次迁徙,那就是从线下迁徙到线上。我们今天每个人在互联网和其他通讯网络上度过的时间,恐怕要占到一天时间中间相当高的比例。网络侵权,就是人类进入信息文明阶段重要的侵权类型。所以我们的《民法典》用四个条文,不厌其烦对于网络侵权的问题作出了相对比较周到的回应。这就是《民法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的表征。


  除此以外,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我们中国人如何去看待自然?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也展现出了我们《民法典》鲜明的时代特色。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是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的核心内容。看看《法国民法典》,看看《德国民法典》,他们对自然的看法是什么?自然和人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是主体,自然就是客体。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关系,就是改造者和被改造者的关系。工业文明阶段,可以说人类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能力的提高,这跟工业文明阶段,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是有关联的。我们的《民法典》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什么样的看法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我们对自然的看法就是自然是我们相生相伴的伙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看待自然的问题上,要超越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不仅仅要为我们这一代人着想,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同时还要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种去着想,要超越代内正义,超越代际正义。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正义,这种更高层次的正义,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种际正义。它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生相伴的伙伴关系,这就是我们的《民法典》对自然的看法,所以《民法典》总则编的第9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有名的绿色原则。《民法典》的物权篇、合同篇、侵权责任篇,都把绿色原则有进一步的进行具体化,进一步的进行落实和体现。我们这种对自然的看法,同样彰显了我们《民法典》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实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是一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这样一部《民法典》一定会在世界《民法典》之林有自己应有的位置,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承认。这样的一部《民法典》,一定能够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也一定能够让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人类来到一个新的文明转型期的时候,让我们站在人类法律文明的最前沿。所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想就通过以上三部分的内容做简要的梳理和分析,谈的也是我自己对《民法典》进行学习的体会,供大家来参考。谢谢大家。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

首页讲话发言心得体会生活会材料报告汇报计划方案微型党课征文演讲事迹通讯论文其他公文关于我们
文秘写作网-下载公文,下载范文,党课,生活会发言
Copyleft © 2021 文秘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