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秘写作网!

微型党课

A2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坚定理想信念党课<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党员的立身之本>
2019-07-13 16:38:38         1  加入收藏    阅读本文需要支付:30.00 本文已有:1人支付

  A2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坚定理想信念党课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党员的立身之本


  临汾1号全文6800字30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题目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核心要义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所追求的与佛家思想不同,而是不要忘记我们的宗旨和信仰。不忘初心就是要抱着理想如初、信念弥坚的赤子之心,不惧困难、坚定前行、一心为民。


  习总书记讲话深刻阐述了今后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在这里,我想从三个层面来说说“初心”这两个字所代表的理想信念。第一,何为初心。第二,勿忘初心。第三,恪守初心。


  一、’何为初心——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的赤子情怀


  初心是什么?初心即本来,没有污染的本来之心,不被异化的最初意志。具体到政党来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为谁而做,对这些问题的自觉与坚守就是一个政党的初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它的信仰、主义、宗旨、立场。不忘初心,就是对信仰、主义、宗旨、立场的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具体到党员来说,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一是来源于共产主义的先进性。二是来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是科学的信仰。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告:“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他们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立场上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把为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统一于一体。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鲜明地表明了建党为了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准确表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所以说,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所注定的。


  “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话语讲了一个根本道理: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反过来一个政党的崛起,就在于信仰的“坚”、主义的“真”所产生的强大正能量。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对千百年来立志民族富强、国家兴旺的先贤们为国为民精神的一脉传承。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来注重民本思想。如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管子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古训,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传统的知识分子不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要求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河南内乡县衙,被称为“全国县衙惟一的历史标本”,县衙内张挂在各个建筑物上的对联很有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为官文化,最著名的一副是悬挂在三堂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最核心的是上联的“勿说一官无用”及下联的“莫道百姓可欺”,提醒当官的要不忘初心,为百姓谋利益,不要欺压百姓。


  习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创新式的传承,比如他多次讲话中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而他在“三严三实”中又强调“修身用权律己从严”、“谋事创业做人要实”,是做人、做事、为官之本,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但是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念的引领,也有着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她更是我们的灵魂所在。


  二、勿忘初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回忆党史,那些中共的缔造者们,拿现在眼光来看很多是“有钱、有闲、有地位、衣食无忧”的文化大咖,当时国家落后,整个民国时期的小学入学率只有23%,全民识字率也只有10%,能有幸留学海外或在国内学有所成的,都是些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但他们抱着救亡图存的赤之子心,舍掉富裕家庭、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来投身革命,这特别值得我们思索。


  毛泽东出身富农家庭大家都知道,还有建党的“南陈北李”,李大钊是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还曾留学日本,陈独秀是安微安庆人,也出生在一个很有钱的大家族,尤其是他二叔当时没有子嗣,打算把资产都留给陈独秀,于是派了两个伙计到北京来找当时在北大当文科学长的陈独秀,说二叔的资产要留给他,换做一般人,如果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肯定会十分开心,但是陈独秀听了以后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喜悦,而是冷冷的说:“你们回去吧,我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两个伙计觉得不甘心,他们说:“少东家,你还不知道吧,老东家在北京还有几处铺面,要不明儿你先到这几处铺面看看再说?”陈独秀听后勃然大怒:“你们给我滚!我就要消灭私有制!”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初的理想信念。


  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的例子,那么基层干部咱们就说说刘胡兰。刘胡兰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后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只有15岁。


  正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不懈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口头上的声音,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正气,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党之所以领导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也是一心为民的赤子初心。****全文6800字

以上为免费阅读内容,如需阅读全文,请先登陆

首页讲话发言心得体会生活会材料报告汇报计划方案微型党课征文演讲事迹通讯论文其他公文关于我们
文秘写作网-下载公文,下载范文,党课,生活会发言
Copyleft © 2021 文秘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