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文秘写作网!
首页 > 会员中心 > 用户控制面板
提示信息
您还未登陆,点击这里进行登陆操作;注册请点击这里

标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生态文明党课
查看权限: 需要 [普通会员] 级别以上与扣除 40 点才能查看。
发布时间: 2019-06-14 08:48:46
信息简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党课

  在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此次大会规格很高,除了出访的栗战书,习近平和其他常委悉数出席,可见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韩正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大会首次总结阐释了这一思想。这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这意味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系统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论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奔波各地考察调研,敏锐寻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仔细倾听群众心声,认真调研环保“痼疾”,高瞻远瞩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时就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洱海边留下了一张特别的合影,体现了他对生态环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跟省委书记、省长在你们的洱海边上合了一张影。我现在看到这个水,希望多少年后再照一张照片,那时候水比现在更干净、更清澈,如果不干净了,我要找你们。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这个“关键点”。中央环保督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自2016年启动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今年3月份,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情况公布,共问责1048人,其中处级以上接近70%,很多地方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包括市委书记被问责,在这次问题里很常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DP增长论英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以说,五年多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初步建立“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生态环保领域的法治建设快马加鞭。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从被俗称的“大气十条”到“水十条”再到“土十条”,重典治污渐成常态。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这次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有几个重点。一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表述程度更强。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上升为“根本大计”。二是对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用3个词提出肯定。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同时指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三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三个判断。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习近平新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在描绘共产主义时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生态文明作为文明新阶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新的高度上的辩证统一,是恢复自然的活力,肯定自然的价值,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在主持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一)在浙江工作期间。如果回顾一下的话,早年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在习近平主持下制订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就列入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内容。在福建宁德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特别是在在浙江工作期间,这一思想已经得到充分诠释。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涵。他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他提出了“绿色GDP”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断。生产力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近代工业文明把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把劳动对象——自然——作为用之不竭、毁之无害、弃无不容的被动的仓库,没有认识到自然的生态承载力限度,导致生态危机。环境生产力论断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突破了近代意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

  绿色生产方式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有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具体措施。绿色产业指高效生态农业。习近平同志主张“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色制造指生产全程控制,“形成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循环经济是形成“企业间生产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生态产业链”,物质能量多层次循环使用,使生产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零排放过程。绿色生活方式是习近平同志鉴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对治措施,他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为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自然休养”、生态功能区划分和“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措施。他也要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他指出:“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性质的。儒家对于动物、植物、土地、山脉、河流都有系统的生态性认识,提出了“仁,爱人以及物”“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恩至于水”“德及深泉”、仁为“天地生物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命题;大同社会也包含生态维度。这些都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有益滋养。

  (二)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和领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他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又有新发展,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明确地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为本的生态观进一步发展为政治意涵丰富的生态民生政治观。中华文明能否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再铸辉煌?站在这样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他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公共产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作为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构成“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提倡在城市规划时建设能够实现水循环的“海绵城市”。自然的循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维持健康的自然循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哲学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为天地之心”;人的贵就在于能够体会和服从天地生生之德,把天地生养万物的职能作为自己的职责,“延天佑人”、参赞化育,这是天人合一作为生态理念的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丰富了天人合一理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环境生产力理念,把“自然休养”发展为更为积极主动的“生态修复”,强调“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他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6年1月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他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三)党的十九大上。

  ***********全文1.4万字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

  wenmi360.com公务员文秘网私人订制微信goldwd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化和凸显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这既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更表明党和国家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全文1.4万字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更好地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态度与精神。十九大首次将“美丽”纳入党代会报告,预示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战略统一。

  (一)尊重并保护自然,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马克思曾说:“人是土地的利用者与占有者,他们会如同家长一样将改良过的土地传给后代”所以尊重并保护自然还包含顺应自然发展。此处的顺应不是被动、消极的敬畏自然,而是结合自然规律,掌握发展命脉,以达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目的。

  *********全文1.4万字

首页讲话发言心得体会生活会材料报告汇报计划方案微型党课征文演讲事迹通讯论文其他公文关于我们
文秘写作网-下载公文,下载范文,党课,生活会发言
Copyleft © 2021 文秘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