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
您还未登陆,点击这里进行登陆操作;注册请点击这里。 |
标题: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辅导报告 | |
查看权限: | 需要 [普通会员] 级别以上才能查看。 |
发布时间: | 2019-06-05 15:25:42 |
信息简介: |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专题辅导报告 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鲜明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这是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前不久,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目的在于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确保在新形势下全党有效应对各种政治风险和挑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深入学习《意见》,不难发现,形势分析细致入微、深刻入理,理论阐述条分缕析、正本清源,思想指导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具体部署张弛有度、科学合理,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指南,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伟大事业、开启伟大征程、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政治保障。 接下来,今天我们将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从《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及如何作好贯彻落实四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把解决党内各种问题高度概括到党的政治建设上来,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鲜明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 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深刻阐述,明确提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要求。 实践证明,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偏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以新气象新作为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出台这个《意见》,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方面,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管党治党上的“宽松软”根子上是政治上的“宽松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治本之策。要成功应对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就必须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使我们党始终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另一方面,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必须落实和体现到各方面各环节。在这个问题上,曾一度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有的认识不清、底气不足、能力不够,含糊其辞不敢领导、不会领导;有的只讲业务、不讲政治,弱化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落虚落空了。这些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各级各类组织都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意见》的主要特点 |